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了解每个 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兴趣和爱好,擅长与不足的地方,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 分的发展。如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请有关学科的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特殊的指导和培养,让他们参加一些有关的课外小组和校外活动及竞赛活动;在有条件的学校 试行按能力分班教学;开设一些选修课,以照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使他们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 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我国古代教育家十分重视对知与行关系的研究。在西方,古希腊智者派认为,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 有理论的实践都没有意义。裴斯泰洛齐很重视“知识与知识的应用”。他指出:“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识和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 动,知和行又是那么密切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而停止。”乌申斯基也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 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只有注重理论 联系实际,教学才能生动活泼,使抽象的书本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吸收转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而不至于造成学生囫囵吞枣,掌握一大堆空洞死板的概念。教师教 学时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联系当代科学成就的实际等。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要重视教学实 践,如练习、实验、参观和实习等;其次,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课外学 科或科技小组的实际操作活动,或组织他们从事一些科学观察、实验与发明以及生产劳动等。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在教学中,只有将两者结合起 来,学生才能深刻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达到学以致用。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无技能的训练,那么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④补充必要 的乡土教材。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各方面的差异很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