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二、 多选(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知觉的恒常性包括( )。
A.颜色恒常性 B.声音恒常性 C.大小恒常性 D.形状恒常性
2.从心理学角度讲,思维的形式是指人思维活动中的静态结构。思维的基本形式有( )。
A.综合 B.概念 C.判断 D.推理
3.皮亚杰把人的认识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下列属于前运算阶段的心理特点的有( )。
A.自我中心 B.思维具有刻板性
C.思维的可逆性 D.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
4.心理学家把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不同气质类型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对下列几位学生气质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有( )。
A.小文热情、活泼、好动,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换,小文的气质类型倾向于胆汁质
B.小青生活有规律,善于克制,反应制忍让,学习刻苦,有耐久力,不爱空谈,严肃认真,小青的气质类型倾向于粘液质
C.小源为人外向直爽,精力旺盛,反应速度,但脾气急躁,情绪有时激烈、冲动,小源的气质类型倾向于多血质
D.小羽为人内向,行为孤僻,在班上不合群,表情腼腆,多愁善感,但观察细致,小羽的气质类型倾向于抑郁质
5.教学中,应尽量为学生提供有代表性的事物,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诸多的事物中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抽象能力 D.想象力
6.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的三条重要原则是(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联想律
7.下列学习中属于符号学习的有( )。
A.汉字学习 B.英语单词学习 C.图像图表学习 D.历史事件学习
8.就其对象、方式和结构而言,智力技能具有( )的特征。
A.外显性 B.观念性 C.内潜性 D.减缩性
9.处于他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包括( )。
A.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
B.进行道德判断时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要动机
C.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D.已形成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
10.品德形成的过程包括( )。
A.认知 B.依从 C.认同 D.确信
答案:1.ABCD 2.BCD 3.AB 4.BD 5.AC 6.ABC 7.ABCD 8.BCD 9.ABC 10.BC
三、 判断(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维果斯基的理论揭示了教学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
2.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这属于注意的保持功能。( )
3.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次大约能记住7±2个组块。( )
4.多血质比抑郁质更容易取得社会成就。( )
5.从总体上看,女性的平均智商高于男性,且女性智商离散程度高于男性。( )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 )
7.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降低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8.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
9.社会风气败坏是造成学生的品德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
10.态度与品德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
答案:1-5 √√√×√ 6-10 √×√√√
简答(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
1.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2. 简述如何促进能力的培养。
3. 简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4. 简述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答案:
1.【参考答案】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3)培养对事物的间接兴趣。
2.【参考答案】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3.【参考答案】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一共包括四个:
(1)操作定向;
(2)操作模仿;
(3)操作整合;
(4)操作熟练。
4.【参考答案】
(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五、材料分析(共2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小明的父母都从事房地产开发工作。因为工作的原因,小明从小到大跟着父母去过不少地方,每个地方待了不到两三年,就又要到另一个城市去。因为父母工作忙,小明与父母的沟通也不是很多,每次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进入当地学校读书,小明就又要适应一个新的环境。而当小明渐渐熟悉起来,又可能要离开了。刚入学时,小明成绩挺好的,可是几年下来,成绩一落千丈,他自己很烦恼,父母也很担忧。
问题:
(1)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小明的哪种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2)请从需要之间的关系分析小明成绩下降的原因。
(3)请分析如何帮助小明摆脱困境,提高成绩。
2.李芳是一个酷爱流行音乐的高中生,期中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才开始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听MP3,美其名曰“自我放松”。她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没太多想了。复习文科科目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数学、物理就很麻烦了。她觉得自己缺乏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愿意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遇到自己不会解的题目,也不好意思去问老师和同学,害怕被人笑话。最后,她的成绩非常糟糕,尤其是数学,她很失望,一说起学习就头疼,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
问题:
(1)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李芳学习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可以给李芳提出哪些学习建议?
答案:
1.【参考答案】
(1)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因此,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2)小明是因为归属与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进而影响了他对更高层次需要的追求,这也是小明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3)①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家长沟通,满足学生归属与爱的需要;②关爱学生,用教师的爱弥补学生归属与爱的缺失;集合全班同学的力量加强对小明的关心与爱护,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进而激发他的学习动机;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教育,增强小明的自信心。
2.【参考答案】
(1)出现问题的原因:
①注意分散。材料中李芳一边学习一边听MP3,容易造成注意的分散。在学习中,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尤其需要有意注意参与。音乐容易造成分心,而不是能够自我放松。
②识记方法不正确。材料中李芳认为,复习文科科目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这是一种机械识记的方法,识记效果较差。
③学习归因不正确。材料中李芳将数学成绩不理想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这种归因导致她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即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
(2)学习建议:
①针对注意分散的情况,可以建议李芳在学习疲劳之余听听音乐,转换思维,而不是边听音乐边学习。
②关于识记方法的问题,建议李芳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更多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
③引导李芳进行正确归因,要引导她进行努力归因,因为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体验。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