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一、 单选(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教师上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的动向,这是(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性

2.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注意品质的一项是(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选择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4.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综合

5.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想象

6.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体现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

A.恒常性 B.理解性 C.知识性 D.选择性

7.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人的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的,所以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 )。

A.及时复习 B.过度学习 C.分散复习 D.组织编码

8.遗忘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的简化的过程,该遗忘理论是( )。

A.衰退说 B.干扰说 C.动机说 D.同化说

9.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

A.开始部分 B.结尾部分 C.中间部分 D.开始和结尾部分

10.学生在做问答题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级的需要是( )。

A.安全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2.“认可自己的实力和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和名誉等”这句话所描述的是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人对( )。

A.安全的需要 B.社交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3.一般来说,人的智力发展是呈( )分布的。

A.负偏态 B.正偏态 C.正态 D.偏态

14.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卡特尔 B.霍华德•加德纳 C.华生 D.韦克斯勒

15.人的个性心理品质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是( )。

A.兴趣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16.埃里克森认为童年期(7-1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完善感,避免厌恶感

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17.自我意识中的心理自我是在哪一时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

A.童年期 B.青春期 C.青年期 D.中年期

18.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属于对下列( )的自我意识。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

19.在教师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如果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并以这个印象为中心形成的总体印象,从而掩盖其他特征,这种心理现象叫( )。

A.首因效应 B.刻板印象 C.近因效应 D.晕轮效应

20.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他的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型 B.冲动型 C.发散型 D.沉思型

21.下雨的时候,小王被雨淋到,他迅速跑回家,发现自己并没有淋的很湿,以后,每当下雨,小王都会跑得很快,这是( )。

A.条件反射 B.逃避条件作用 C.回避条件作用 D.顿悟

22.学生一想到考试就焦虑,属于( )的条件作用。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第三信号系统 D.以上都对

23.一名儿童上课吃零食被揭发,另一名准备吃零食的儿童看到了,把自己的零食收起来,这个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学习现象,被心理学家班杜拉称之为( )。

A.观察学习 B.主动学习 C.参与性学习 D.自主学习

24.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这是一种( )学习。

A.信息加工 B.有意义接受 C.认知-结构 D.构建主义

25.“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学习方式属于( )。

A.接受学习 B.意义学习 C.发现学习 D.机械学习

26.数学课上,教师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是为了学生能更好进行( )。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型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27.运算技能属于(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算术技能 D.心理技能

28.中学生品德的发展由起伏向成熟过渡,根据研究( )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29.王芯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同学肖娜提醒他学校规定不能在课堂上玩手机,可王芯不听,因此肖娜认为王芯不是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肖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阶段。

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

30.一般认为,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 )的表现。

A.认知阶段 B.认同阶段 C.依从阶段 D.同化阶段

答案:1-5 CBBCB 6-10 BADDD 11-15 DCCBD 16-20 ABCDD

21-25 BBADB 26-30 ABBCC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