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二、多选(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观点出自孔子的有( )。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豫时孙摩

C.人之性恶,其善伪也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他们是( )。

A.能力与素质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当代“教学”观变革的主要趋势包括( )。

A.从重视学生向重视教师转变 B.从重视能力向重视知识转变

C.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D.从重视结果向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转变

4.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有( )。

A.每节课重点、难点 B.教学目的和任务

C.教学内容和性质特点 D.学生的可接受性

5.下面属于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

A.试验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讨论法

6.马卡连柯的《教育诗》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彼得连柯到工厂去晚了,马卡连柯没有直接批评彼得连柯,却把他所属的分队长找去说:你们的队伍里有迟到的人,希望以后不要再有了。彼得连柯第二次又迟到了,马卡连柯把全分队集合起来说:你们分队的彼得连柯又迟到了,并指责了全分队,以后,全分队的人都教育彼得连柯,他再也不迟到了。马卡连柯的做法体现了( )德育原则。

A.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B.知行统一

C.平行教育 D.社会主义方向

7.初二学生刘浩,沉迷于网络游戏,上课不是迟到,就是无精打采。班主任吴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并没有指责他的行为,而是在班上成立了电子竞技小组,让他担任组长,除了开展电子竞技活动外,要求小组成员进行课业学习交流,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提高成绩。吴老师也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刘浩对自己有了信心,不再迷恋网络游戏,不再迟到,认真学习,任课老师反映刘浩在各方面进步很大。

根据德育相关理论,上述材料表明吴老师( )。

A.遵循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B.遵循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C.遵循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D.运用了实际锻炼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 )。

A.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B.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

C.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

D.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9.关于非制度化的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

B.提倡构建学习化社会

C.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D.相对于制度化教育,它改变的是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

10.以下情况属于巧妙运用教育机智的有( )。

A.课堂上,一只小鸟突然飞进教室,教师用幽默的语调转移了学生对小鸟的注意

B.学生在课堂上打架,教师不予理睬

C.学生在课堂上睡觉,被老师罚站

D.学生在课堂上窃窃私语,教师用一个笑话解决了课堂的混乱

答案:1.AD 2.BCD 3.CD 4.ABCD 5.BCD 6.AC 7.ABD 8.ABCD 9.BCD 10.AD

三、判断(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美国是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 )

2.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因此课程并不总是先于教学过程而编制好的。( )

3.第三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活动课程和特色课程。( )

4.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

5.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选拔适合教学的学生。( )

6.只要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就一定能改变学生,不需用纪律处分。( )

7.榜样示范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方法。( )

8.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容易让课堂教学演变为灌输,因为讲授法远离“启发式”的教学思想,所以我们要进行素质教育就要求多用谈话法和讨论法。( )

9.《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对于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予以批评教育,不能开除。( )

10.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应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推迟到7周岁。( )

答案:1-5 ×√×√× 6-10 ×××√√

四、简答(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

1.简述新课改的教师观和教学观。

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3.简述我国德育的基本原则。

4.简述师生关系的内容。

答案:

1.【参考答案】

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2.【参考答案】

(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3.【参考答案】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5)知行统一原则

(6)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4.【参考答案】

(1)师生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

(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五、材料分析(共2题,每题12分,共24分)

1. 阅读下面案例材料,回答问题。

在上课时,林老师在给学生讲“磁铁”之前演示了一个小“魔术”:一盆水中游着一只“小鹅”(标本),林老师手里拿着一块面包吸引“小鹅”,“小鹅”就紧紧跟着面包转。学生都感到很惊奇。林老师边演示边问:“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响亮地回答:“想!”这时林老师就从“小鹅”的嘴里取出一块铁片,又从面包中间拿出一块磁铁。然后他向学生演示了磁铁的作用,让学生观察、讨论,并总结出磁铁的特性。接着又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运用了磁铁,并让学生思考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学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

(1)案例中的林老师主要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

(2)林老师的做法对教师教学有哪些启示?

2. 下面这个实例是李镇西老师《走进心灵》里面提到的,请你对该案例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进行简要分析。

一次公开课,按照惯例,我应该依学号顺序抽一名学生起来进行课前“一分钟讲演”,直到上课铃响,我还在犹豫,当天的公开课是否取消,因为这次讲演已经轮到魏霞,而他也是一个说话结结巴巴胆小的女同学,如果她没说好,岂不是“煞”了这堂公开课的风景。

但是,不容我多想,当师生互相问好之后,我准备直接讲课时,魏霞同学竟然举起手来并用哆嗦的声音说:“李老师,今天该轮到我了。”我只好让她上台表演,内容是当天的新闻,她的声音照样结结巴巴,但比平常要稍微大一些,而且看得出来。她事先是做了相当认真的准备的,仅凭这一点,我就应该鼓励她,而且相信她会受到鼓舞的。

正当我准备热情洋溢地表扬她一番时,我的脑子里突然转了一个弯,何不把我个人对她的表扬变成全班同学对她的赞赏呢?于是,我有意问全班同学“比起过去,魏霞的进步大不大呢?”

“大”同学一致说。

“好,那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魏霞的进步表示祝贺。”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来自同学的鼓励无疑使魏霞振奋,因为这以后她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

答案:

1.【参考答案】

(1)案例中的林老师主要遵循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材料中的老师利用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磁铁的神奇,丰富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针对小学生或者比较抽象的理论性知识,老师更应该借助各种途径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积累直接经验。在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时,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并且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参考答案】

李镇西老师的做法是其自身教育机智的体现,符合新课改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健康、全面发展。

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案例中的老师设置“一分钟讲演”活动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是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为。面对魏霞这一平时发展暂时落后的学生,李老师给予其主动讲演的机会,报以充分的鼓励和赞赏,不仅仅照顾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还对全体学生都起到教育意义。从教师角度来说,李老师的临机一动也是发挥教师劳动创造性的表现,体现了较高的教育机智。

在教育原则方面,李老师的较好的应用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和平行教育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指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案例中的魏霞同学,有积极主动表现自我的意愿,有着较高的主动性,李老师坚持正面教育,发现学生的进步,以表扬激励为主,因势利导的调动了这名学生的积极性,最终促使该学生得到振奋。

平行教育是指既通过对集体的教育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教育去影响集体。案例中的李老师通过全班学生通过对魏霞同学的赞赏和肯定,使她受到了鼓励,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与此同时,这种行为必然也能够在全班范围内形成尊重他人、帮助他人进步的良好舆论和风气,促使整个班集体都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