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69.()最早提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主张

A.商鞅B.韩非C.秦始皇D.李斯

70.下列不属于我国的学习结果分类的是()

A.认知策略的学习B.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

C.知识的学习D.心智的以思维能力为主的学习

71.“六学二馆”是()代的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

A.汉B.隋C.唐D.宋

7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73.在教育研究的设计阶段不需要采取什么方法?()

A.确定课题的方法B.实验的方法C.查阅文献的方法D.研究设计的方法

二.填空

1.中国近代教育史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己于1902年,这就是__________,又称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

2.对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作用和地位,历来存在着“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教师中心,学生中心)

3.有效地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__________。(了解和研究学生)

4.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__________。(《学记》)

5.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具体手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6.教育具有两大基本功能是促进__________的发展和促进__________的发展。(社会,人)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__________对人发展的影响。(环境)

8.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罗杰斯)

9.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是教育家__________明确提出的。(赫尔巴特)

10.智育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11.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即__________、__________和时。(班,课)

12.课的基本结构由__________、检查复习、__________、巩固教材、布置作业等几个部分构成。(组织教学,传授新知识)

13.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__________。(自主、合作、探究)

14.教师专业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15.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__________。(平等、民主、合作)

16.思想品德的结构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要素组成的。(知、情、意、行)

三、简述题

1、你怎样看待教师职业中的“苦”与“乐”。

2、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即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 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和概括,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 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行为标准去对待学生、同行、领导和家长等,从而做好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3、作为教师,你如何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1)树立教育事业心;(2)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3)要有教育责任感。

4、什么是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有教学原则指导下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互相合作的活动。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

5、分析班级授课制的优劣。

优点:提高教学效率,使普及教育成为可能;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启发。

缺点: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和方法固定化,缺少灵活性;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机会较少,不利于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6、现代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养是什么?

文化知识素养,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能力素养;职业道德修养。

7、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代表人物及对立的焦点。

赫尔巴特,“三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杜威,“新三中心”(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

8、学生认识的规律,建立在这一规律基础上的课堂教学过程基本阶段。

9、聘任教师的形式有哪些?教师聘任制有哪些特征?

10、班主任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学生集体?

11、中学德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12、教师享有哪些的基本权利与应尽义务?

13、与传统观念相比,现代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

14、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我国也培养出一批杰出的人才,为什么现在要进行教育改革?

15、人为什么要受教育?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必要性),如人的社会化;人的身心的本身特性所决定的(可能性),如人具有可塑性,人的潜能开发需要教育。

16、试述“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

17、教师专业化的内容。

四、材料分析题:

1、某地区做过一项调查: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影响较大的是“电子游戏机室泛滥”(高达85%),其次分别是“渲染色情、暴力等内容的影视制品、电脑 软件、书报画刊充斥市场”(50%)和“营业性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47%)。针对这份调查,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不良行为完全是有社会环境影响所致, 学校教育这只“胳膊”扭不过社会影响这条“大腿”,因而对学生教育产生无力感,进而失去信心。

请运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的理论,对上述观点加以分析。

2、以下是一位中学老师的自我反思:

初涉教海,一位前辈告诫我:“对学生宁紧勿宽,宁死勿活。”我谨记教诲,治班特严。学生一次劳动逃避,便勒令罚扫一周;作业一次马虎或没交,便罚写 十遍等等。如此治班,我并不费太大力气,并且年年评为先进班。但总感觉学生胆小怕事、人人自危、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个班毕业后,更是感到同学关 系、师生关系都很冷漠,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也很缺乏。

后来,我改变了策略,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于是乎,学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批评了又犯,循循诱导还是犯。就在这磕磕碰碰中度过了三年,先进与我 班无缘,黄牌警告倒是不少。然而,毕业后,却发现这一班学生宽容大度、团结友爱、善于交往合作、勇于创新,还有很好的抗挫折能力。后来升入高中甚至走上社 会后,他们也常来看我。在他们的成长中,我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和幸福。

(1)根据以上案例,你认为师生关系在教育中有何作用?

(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如果你来给上面的教师反思拟一个题目,你会写成__________。

(4)你从此案例中还产生了哪些感想?

3、某中学王老师比较重视学生德育,经常就某一思想道德问题与学生谈话讨论。有时有针对性地与某一学生谈心沟通,克服其心理上的障碍;有时对于学生 中许多带有共同性的认识问题,则利用班会、团会、小组座谈等方式进行集体谈话,促进了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发展,德育效果显著。

试问:

(1)该老师用的是德育方法的哪一种?

(2)该方法有何特点及优点?

(3)联系实际,谈谈运用该方法时应注意哪些要求?

4、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儿子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 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麻烦,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费某在 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于是在2005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这位班主任老师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师要依法执教。

(2)分析与评论:停止违反纪律的学生上课,应符合教育活动的价值要求,与对学生的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 依据,班主任老师不得善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感情用事;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要讲究 教育艺术。

(3)个人观点:看法不偏激,基本符合实际,有一定操作性;看法独到,有创造性和操作性。

5、有过成功体验的人在困难面前不会轻易却步

我班有一个同学叫葛春晓,她心胸开朗,无论干什么都很投入。但是缺少对成功的体验——没有得到过奖状或什么荣誉。

于是,我故意安排她多做一些能胜任的工作。如承办班级的手抄报、黑板报,参加运动会,当课代表等。果然,孩子有了第一次成功,接着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寒假开学后,葛春晓没有到校。我决定去采访一趟。

葛春晓欣喜地请我到屋里。屋里摆设简陋,墙上却赫然张贴着从去年以来她获得的所有奖状、喜报和获奖证书。她爷爷告诉我:“她爸爸腿有病,但为了糊 口,到外地打工去了。临走时,不想让她上学。可这孩子真想念书啊。她眼泪扑洒地说:‘爷爷,求您向我爸爸说说情,让我上学吧,这两年您不知道我学得多有劲 啊’。她指着墙上的奖状数着:‘去年我得了学习进步奖,我办的黑板报和手抄报每次都夺第一名。那一次,老师还让我主持元旦联欢会,今年我又被评为优秀团 员、优秀课代表……。我也知道家里穷。爷爷,每天中午我都回家吃饭,不用花钱,要交的杂费、书本费,学校还照顾咱一部分……’”

听着老人家的诉说,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听话地流了下来,老人的眼圈也红红的。老人家说:“老师,你放心,孩子有这份热心,我一定不能委屈她。”

葛春晓终于回到了学校。她没有辍学,主要是她的多次成功赋予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这则短文说明了什么?请加以分析,结合实际,你该怎么做?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