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四)《学记》中的师生关系论
1.“知其心”与“安其学”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所谓“知其心”,是指以爱心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育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 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指出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存在四种心理缺点:有的表现为贪多求全,不求甚解;有的表现为知 识面狭窄,智力得不到发展;有的表现为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有的表现为畏难而退。这四方面是学生不同心理状态的反映,教师在热爱学生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心 之其同”才能做到教之各异.对每个学生做到长其善而救其失。
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差异,学生本身的优劣,才能因材施教,才能补其所知,展其所 长,知人才能善教,才能为人师。正如《学说》所说:“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学记》把“知其心”和“知其美恶” 分别看作是教师进行“长善救失”和“博喻”的重要条件,并以此作为教师的重要条件.这是颇有见地的。教师要从多方面去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策励学生而 不是强迫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达成结论。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程度有深浅不同,而且要了解学生资质有高低之分,这样才能根据学生在学习上存在 的差异及每个人天赋上的差异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引导,这样方能为人师,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和谐。
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源于学生能从教师处有所收获,不能有收获当然很难亲近其师,这里同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要求。教师“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学生才能“安其学而亲其师”。
《学记》强调:“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所谓“记问之学”是指死记硬背的学问。 其强调教师光靠掌握死记硬背的学问是不称职的。教师不能深入挖掘课本内容,不能照顾到学生的需要,照本宣科,只管灌输,不管是否理解,只管填鸭,不管是否 消化,将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直至对抗,使学生厌学,怨恨教师,进而荒废学业。《学记》指出,教师除了要有“记问之学”外,还必须掌握“言语”和“听语” 的本领。在“言语”方面要求教师达到三个条件:“约而达”,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微而藏”,是要求教师语言精辟,能深入浅出地表达;“罕譬而 喻”,就是要求教师表达通俗易懂。在“听语”方面,《学记》对教师同样提出一定要求。“听语”是指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给予解决。而“听 语”又体现在“善问”和“善待问”两个方面。把“善问”比喻为攻坚木,认为“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指明了教师向学 生提问应从易到难,深浅得当。把“善待问”比喻为撞钟,认为“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呜,叩之以大则大呜,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意指提问学生问 题,应做到从容不迫,多少适宜,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学记》中强调“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实际上要求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娴熟的教学技能,具 有高妙的教学艺术,达到教学相长。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