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救失”即补救过失。《学记》分析了学生学习上普遍存在的毛病,总结出了四种类型。 一为“或失则多”,表现为贪多务得,过于庞杂,缺乏专精;二为“或失则寡”,表现为学习单一,知识面过于狭窄;三为“或失则易”,表现为对学习的艰巨性估 计不足,浅尝辄止;四为“或失则止”,表现为在学习中畏难退缩而裹足不前,缺乏积极进取的勇气。
这四种类型的缺点与毛瘸,有显性的,有隐性的;有张三的,有李四的;有“多”的,有“寡”的;有“易”的,有“止”的,正是“心之莫同也”。作为教师,就得深刻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2.“教学相长”与“藏息相辅”
《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
这段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还全面论证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指出了教与学是辩证的统 一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知识是无穷的。教学是无止境的。教因学而得益,学因教而日进;教能助长学,学也能助长教,这就是“教学相长”。现在,“教学相 长”仍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提倡,只是语意有所偏重,着重指师生之间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而已。
《学记》又说:“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 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藏息相辅”的原则要求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劳与逸相结 合。学习时要尽心学习,休息时要尽心游乐。
这段话深刻的阐述了“正业”与“居学”——课堂教学与课外作业、课外活动之间的关 系。《学记》认为,课外若不练习好调弦,课内就完成不了乐教的任务;课外若不练习好声乐歌咏,课内就完成不了诗教的任务;课外若不练习好洒扫应对进退这些 日常礼仪,课内就完成不了礼教的任务;课外若不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艺活动,就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正业”与“居学”是教育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藏修息游”,虽然只有4字,却全方位地探讨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接受知识与消化 知识、学习与游乐、亲师与乐友等诸多关系,同时指出它们是相对的统一体,是整个教育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很了不越的立体构建,它与我们现在倡导的综 合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致的。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