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 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二是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自我体验,如自尊、自爱、 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三是自我监控,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追求等。
(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并构成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特点。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认同感是关于个体是谁、个体的价值和理想是什么的一种稳定的意识。青少年期面临的危机是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此时,青少年迫切要求理解自我,以形成一个真正独立的自我。
教育意义:教师应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 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并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此外,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 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所面临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三)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
根据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及成熟自我意识的标准,对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指导应该:
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1)教师、家长应对其做出适当的评价与期望;(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检验
(1)尊重学生的人格;(2)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
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1)帮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其自我控制能力;(2)教授自我控制的策略与方法。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