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三、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
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一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与教育
一、人格的发展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1.婴儿期: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岁~1岁);
2.幼儿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岁~3岁);
3.儿童早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岁~6岁);
4.儿童晚期: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12岁);
5.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l8岁)。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是: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
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三)健康人格的建构
1.重视青少年人格的整体调节;2.帮助青少年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获得自尊感;3.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4.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挫折;5.引导青少年进行人格的自我教育。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