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很自然的,我们对第二种方法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就是分析并列举关键词。每一道题即使没有关键词也一定会有一个清晰的题眼,这个题眼就是我们的答题 点。这种方法,就是让同学们在拿到讲义之后,第一时间带着自己的理解把一块知识点的关键词划下来,这样翻看的时候,知道从什么角度入手,例如世界地理方 面:最大的、最深的、最高的、最长的,诸如此类的世界之最。民俗文化方面,对月亮的称谓:蟾宫、金蟾、银蟾等,一般都会以诗词夹带的方式考察。例如传统节 日这里“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指的哪个节日?我们很自然地找出“茱萸”一词,并联想到是重阳节,同时与四大祭祖节日相联系。联系的越详细, 我们复习的面就越广,俗话说最好的联系是A-Z,而不是A-B。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要看过讲义,而且清楚问题问的到底是什么?
那么,下面请用关键词分析的办法,大家来练习一道题(2014年下半年)单选题第19题: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下列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C.胶泥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D.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答案:C
这一题,我们要找准题目叙述的时期是“北宋”,知道是北宋,自然就可以联系到毕生的活字印刷,而这一时期活字印刷的主要形式是胶泥活字。但找关键词的方法也有自身的缺陷,就是有时候一道题目有很多个点,这样的话容易把我们绕进去,一定要结合系统的知识进行分析。
相信今天通过这两种方法,同学们已经明白了那么一点点文化素养类问题的解题技巧了,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这是我的一点经验,希望同学们能够合理地运用上述两种方法,轻松地处理文化素养类的题目,在考试中冷静应对,取得良好的成绩。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