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3.(1)班级组织纪律管理。(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3)班级文档管理。(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
4.(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 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可以说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3)道德行为习惯 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4)品德结构更为完 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 理结构的一部分。
5.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1)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 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3) 行为塑造法。这是根据斯金纲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主要是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 复杂的行为。(4)示范法。示范法是通过求诊者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由班杜拉等人于l967年建立。其基本原理是:人的各种行为, 无论是适应性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因此,同样的方式也可以改变不良行为,或重新学习适应性行为。(5)处罚法。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 良行为。处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6)自我控制法。自 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6.(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生产力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人力与时间,生产力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财力与物力。(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 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4)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 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和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2.【答案要点】(1)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2)教师应具备的学生观是:①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人;②学生的合法权利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资格证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热门课程:幼师笔试精品课程 | 小学笔试标准课程 | 中学笔试标准课程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337331076 |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