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6.【答题要点】(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可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常用的方法有: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等。

7.【答题要点】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8.【答题要点】(1)独特性。人格是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

(2)稳定性。人格是一种稳定的特点,在个人行为中偶然出现、一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为人格。

(3)整体性。人格受意识的支配,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常常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

(4)功能性。人格决定个体的生活方式及身心状态,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9.【答题要点】关于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和相互作用论。

(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环境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遗传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3)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二因素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4)相互作用论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多数心理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理论观点是,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的制约,即“遗传决定心理发展的限度,环境在限度内起决定作用”。

10.【答题要点】(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各地中小学教师自发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动因是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学生在成为一名独立的社会成员之前,要经历一系列发展中的矛盾与人生课题,儿童所经历的心理冲突、矛盾和困扰,是比较特殊的。儿童迫切希望教师在尊重他们日益增长的独立性的前提下,给予他们人生之旅以真诚的指导和帮助。从更积极的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地发展。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心理素质,可以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而且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动机和人格特征,可以间接地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并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

11.【答题要点】(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3)个性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不同的机体能力可以互相补偿的特性,如器官互补,智力、非智力因素的互补等。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5)个性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12.【答题要点】(1)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广泛的,但常常是偶然的、片断的、分散的,它没有既定的目标,也不能按着一定的方向持续、系统地产生影响。

(2)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自发的、盲目的,既有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也有不利的消极的影响。

(3)随着儿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常常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

13.【答题要点】(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4.【答题要点】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包括: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15.【答题要点】(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3)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