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610、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周学时安排)构成。
611、义务教育阶段颁布了(17个学科18种)课程计划;高中阶段颁布了(15个)课程标准。这些标准的结构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组成)。
612、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广义的课程资源包括(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和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613、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特别应关注(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三种课程资源。
614、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可传播性、可操作性、和谐性、想对优越性〉)、(交流与合作)、(课程实施的组织与领导)、(教师的培养)、(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615、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四种。
616、教育部于2001年6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体系。同期,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了课程改革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和管理等内容。
617、2003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从2004年秋季开始,启动(高中新课程)。(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地进入新课程实施,2007年全国实施。
618、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619、高中课程改革要(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建立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学分制管理制度,为学生自主选课提供制度保障)。
620、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621、在义务教育阶段,将10%—12%的课时量用于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而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并行的层次结构。
622、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指定性内容和非指定性内容)两部分。指定性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
623、普通高中课程有(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普通高中学制三年,课程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并通过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624、国家规定高中三年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选修课程至少获得(6学分);学生总计达到(122学分)方可毕业。
625、(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高中课程的八大领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的内容。共23个必修学分。
626、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