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024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古之王者建国军民,教学为先。”这向话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1.【答案】B.《学记》

解析:本题考查《学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学记》,意思是古代的君王,在建设国家、统治人民方面,总会将兴办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项正确。

2.有学者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老师和教材的史实,认为数有起源与儿童观对成人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称为(   )。

A.生物起源论

B.神话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全人

D.心理起源论

2.【答案】D.心理起源论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是孟禄。D项正确。

3.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   )。

A.洛克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果斯基

3.【答案】C.杜威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观点。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他提出的主要观点有:①“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②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③学校即社会;④从做中学;⑤五步教学法。C项正确。

4.某地大力扶持薄弱学校,组织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A.促进教育均衡

B.促进教育民主

C.维护教育尊严

D.提高教育效率法

4.【答案】A.促进教育均衡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的相关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在“加快校际均衡发展”中指出“以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为重点,加快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薄弱学校流动。”题干中,某地大力扶持薄弱学校,组织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促进教育均衡。A项正确。

5.某小学组织学生参加“重走长征路,学习长征精神”活动。这一活动采用的德育,方法量(   )。

A.自我修养法

B.榜样示范法

C.制度育德法

D.实际锻炼法

5.【答案】D.实际锻炼法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实际锻炼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其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题干中,某小学组织学生参加活动,从而学习长征精神,采用了实际锻炼法。D项正确。

6.为了使少先队员感受到组织的力量,更深刻地认识到少先队的举行的如敬礼、唱队歌等活动属于(   )。

A.主题队

B.阵地活动

C.礼仪活动

D.夏令营活动

6.【答案】B.礼仪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形式。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队会;礼仪活动;阵地活动;参观、访问、旅行及各种社会实践;夏令营活动。其中,礼仪活动包括少先队的礼节和仪式,如敬礼、集会时的列队、逐级报告人数、出旗、唱队歌、呼号等。少先队礼仪教育能使队员感到组织的力量,更形象地认识到少先队的共同奋斗目标和组织纪律性。C项正确。

7.下列安全意识中表示“当心触电”的是(   )。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黄色用于警告标志,以传递注意、警告的信息。A项为“当心触电”的警告标识,即存在有可能发生触电危险的电器设备和线路,如配电室、开关灯。A项正确。

8.小威同学认为,凡是大人赞同的就是对的,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他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

A.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

B.好孩子阶段

C.维护权威阶段

D.社会契约阶段

8.【答案】B.好孩子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将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其中,习俗水平的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题干中,小威同学认为,凡是大人赞同的就是对的,说明其处于“好孩子”定向阶段。B项正确。

9.小明与同学讨论问题时,常常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易受他人观点的影响。这种认知风格属(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理

D.场独立型

9.【答案】D.场独立型

解析:本题考查认知风格。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做出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题干中,小明能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受他人影响,正是场独立型认知风格。D项正确。

10.为了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叶的功能,小辉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思维导图梳理了叶的光合作用、叶的呼吸作用等知识点,他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0.【答案】A.组织策略

解析:本题考查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其中,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以及归类策略。题干中,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采用了组织策略。A项正确。

11.见月晕而知有风,由础润而知有雨,这反映了人的思维是有(   )。

A.直接性

B.间接性

C.流畅性

D.创造性

11.【答案】B.间接性

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其中,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另一些不能被直接感知或不可能被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进程。题干中,“见月晕而知有风,由础润而知有雨”意为月亮周围起晕,将要刮风,屋柱石础返潮,将要下雨。这是人们借助“月晕”和“础润”来预测“风”和“雨”的表现,体现的是思维的间接性。B项正确。

12.小勇做数学题时,常常边演算边自言自语,这说明小勇内部言语的发展处于(   )。

A.具象思维阶段

B.抽象阶段

C.出声阶段

D.无声阶段

12.【答案】C.出声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出声思维阶段、过渡阶段、无声思维阶段三个阶段。其中,处于出声思维阶段的儿童为刚入学的儿童,他们还不善于考虑问题,这时的儿童主要是通过出声思考和回答教师的问题来培养内部言语能力。题干中,小勇边演算边自言自语,是通过出声完成演算的过程,处于出声阶段。C项正确。

13.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这一观点属于(   )。

A.形式主义课程理论

B.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C.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D.科学主义课程理论

13.【答案】B.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理论流派。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强调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认为任何学科都能以某种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他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B项正确。

14.下列表述中,最能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A.开而弗达

B.不陵节而施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时习之

14.【答案】A.开而弗达

解析:本题考查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开而弗达”出自《学记》,意为要启发学生而不是全部讲解,正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A项正确。

15.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确定教学难点最重要的依据是(   )。

A.教学所需的设备

B.教师的业务素质

C.教学内容的性质

D.学生发展水平

15.【答案】D.学生发展水平

解析:本题考查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于理解、掌握,或容易引起混淆、错误的内容。因此,老师确定教学难点最重要的依据是学生发展水平。D项正确。

16.为减轻小学生学习压力,目前倡导的考试成绩呈现方式为(   )。

A.百分制

B.等级制

C.排名制

D.不分等级

16.【答案】B.等级制

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生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中指出,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B项正确。

17.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上课时间。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17.【答案】D.特朗普制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特朗普制是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的组织形式。大班集体教学,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几个平行班统一上课;之后的小组课,研究讨论大班课上的教学材料,由15~20人组成一个小组,然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习、作业。题干表述属于特朗普制的特点,D项正确。

18.主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非指导性教学的学者是(   )。

A.马斯洛

B.罗杰斯

C.布鲁姆

D.布鲁纳

18.【答案】B.罗杰斯

解析:本题考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主张用“学习的促进者”代替“教师”这个称谓。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学生自由地成长。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B项正确。

19.甲学校办学水平低,近几年通过努力较先进有所提升,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表扬,而乙学校的办学水平尚可,却因努力不够、停滞不前,教育主管部门对其进行了批评。这种批评

属于(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论

C.自我评价

D.增值评价

19.【答案】D.增值评价

解析:本题考查增值评价模式。传统学校教育评价注重横向比较,增值评价模式注重评价对象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进步情况,关注学校、教师、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没有进步。简单来说就是看进步,不搞横向比较。题干中,甲学校办学水平提高了得到了表扬,乙学校办学水平尚可,却因努力不够、停滞不前,教育主管部门对其进行了批评。体现了增值评价。D项正确。

20.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教师的主动参与

B.家长的广泛支持

C.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D.丰富的课程资源

20.【答案】C.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内教师等人员的参与,强调把满足学生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强调对学校及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的、民主的决策,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学生的兴趣和需要。C项正确。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小学生注意集中的外部表现。

21.【参考答案】

人在集中注意于某个对象时,常常伴随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注意的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以下几种:

(1)适应性运动。人在注意某一物体时,他们的感觉器官往往会朝向自己所注意的对象,以便作出清晰的反应。

(2)无关运动的停止。当注意力集中时,一个人会自动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

(3)呼吸运动的变化。人在注意时,呼吸会变得轻微而缓慢,而且呼吸的时间也会改变。

22.简述教育调查研究中样本选择的基本要求。

22.【参考答案】

(1)明确规定总体。要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明确总体界限。研究的目的和课题性质决定总体的内涵。研究目的决定了总体的范围。研究者准备将研究成果推广到什么样的范围,就应在该范围内抽样从某一总体抽取的样本,经过研究获得的结果只能推广到这一总体中去。

(2)取样的随机性。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也就是说使被抽取的任何个体与个体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在选择上没有联系。

(3)取样的代表性。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代表总体。

(4)合理的样本容量。要科学地确定样本的大小,既要满足统计学上的要求,又要考虑实际上收集资料的可能性,并使误差减到最低限度。

23.简述《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大准则》的基本内容。

23.【参考答案】

(1)坚定政治方向;

(2)自觉爱国守法;

(3)传播优秀文化;

(4)潜心教书育人;

(5)关心爱护学生;

(6)加强安全防范;

(7)坚持言行雅正;

(8)秉持公平诚信;

(9)坚守廉洁自律;

(10)规范从教行为。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

下周轮到四二班负责升旗仪式,班里的王超同学偷偷地给了班主任李老师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我也想当升旗。王超同学因为小的时候发生过事故导致腿行动不便,但是通过治疗己经好的差不多了,但是还是一瘸一拐的。他也就成为了同学中的丑小鸭。班主任李老师为此开展了圆梦升旗台的活动,告诉了其他同学王超同学想当升旗手,同学们不约而同的说让王超当把我们支持他。星期一的时候,升旗仪式开始了,王超同学担任升旗手,台下掌声热烈

问题:(1)结合材料,评析李老师的做法。(10分)

(2)谈谈班主任应如何抓住契机提高教育实效性。(10分)

24.【参考答案】

(1)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一,李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下的学生观。新课改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材料中,李老师面对王超的请求,帮他实现做升旗手的愿望,体现了对学生想法和人格的尊重,符合学生观的要求。

第二,李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师观。教师是学习成长发展的促进者,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材料中李老师尊重了王超同学想当升旗手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也引导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符合教师观的要求。

第三,李老师的做法符合平行影响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材料中,李老师收到王超的纸条后,开展“圆梦升起”活动,并与其他同学商量,使全体同学都受到教育,关心同学,体现了这一原则。

第四,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育者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材料中,面对学生的要求,李老师尊重了他的想法,帮助他开展圆梦活动,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

第五,李老师的做法符合德育过程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材料中,李老师通过开展圆梦升旗台的活动帮助王超同学,同时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综上所述,李老师的行为是值得借鉴的。

(2)抓住教育契机,提高教育实效性,班主任可从以下方式入手: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首先要做到了解和研究学生,以此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

②表扬激励学生为主。班主任要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表扬,多通过鼓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

③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

④善抓生活中的点滴,抓住各种活动进行教育。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作为教育契机,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成长。

⑤要及时施教。及时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启发与引导,以求得教育的最佳效果。

25.材料:

于老师是一个奇怪的老师,在他的课上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也不会训你。有一次在他课上,其他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我脱口而出:“树上结满了西瓜。”话音刚落,大家哄堂大笑。这时,于老师微笑着看着大家说:“一切皆有可能!说不定晴睛将来真能培育出长在树上的西瓜呢!”多年过去了,那堂语文课的情景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问题:(1)评析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行为。(10分)

(2)谈谈如何通过教学评价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10分)

25.【参考答案】

(1)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一,于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下的学生观。新课改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宽容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的想法。材料中,于老师面对学生的不合理回答,并没有斥责学生,反而鼓励学生的想法,符合学生观的要求。

第二,于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师观。教师是学习成长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材料中教师尊重了学生的想法,以此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符合教师观的要求。

第三,于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学观。新课改的教学观主张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材料中的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通过鼓励的回答维护了学生的尊严,没有伤害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符合教学观的要求。

第四,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教师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错误”的回答,及时采取了恰当的措施解决了问题,体现了教育机智。

综上所述,于老师的行为是值得借鉴的。

(2)教师可通过以下的方式进行评价,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①采用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教师评价时要多鼓励学生,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参与感和成就感。

②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③关注发展过程。课堂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展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④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使用学生自评、学习小组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发现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潜能。

⑤评价标准分层化。教师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潜力进行个性化评价和教学。

⑥评价语言艺术化。教师富有激励性的、风趣幽默的语言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通过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激励学生,能让学生感受课堂学习魅力,焕发课堂的活力。

四、教学设计题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相关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一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

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问题:

(1)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8分)

(2)若指导四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围绕“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进行教学设计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之美。(22分)

26.【参考答案】

(1)写作特点

①本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小散文。

②作者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季节顺序交叉描写,运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③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2)教学目标

①会认“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品析重点段落,了解文章内容,提高分析作品的能力。

③学习拟人、对比等写法,提高鉴赏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④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教学设计

环节一、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思考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学生朗读完毕后,请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明确:本文的中心句是“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环节二、深入研读

①作者写了哪几个季节,哪些时候的风景?

明确:季节是春天、夏天、秋天;时间是白天、傍晚、夜晚。

②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运用了对比、拟人的修辞。如“比那高楼门前……可爱多了”将“瓜架”和“石狮子”“大旗杆”对比,写出了瓜架的别有风趣;又如“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探出头来”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笋破土而出的动态画面。

③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理由:整体感知环节可以抓住中心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写作内容,扫清阅读障碍,为深入研究课文打好基础。深入研读环节围绕中心句,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问题:

(1)什么是数据意识?数据意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

(2)如指导第一学段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新授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27.【参考答案】

(1)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

表现: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知道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知道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式。

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2)指导第一学段学生学习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①掌握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及用“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

②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培养数据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积累基本的统计经验,感受统计的价值,同时体会到严谨、科学、求实的态度。

(3)新授环节设计如下:

环节一:教学例1

教师活动:教师呈现例1中制作班牌的图片,提问: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思考并抢答;教师评价。

学生活动:根据问题探究可以发现:①可以进行调查 ②调查时可以采用举手表示的方法。

教师活动:教师顺势提问:你觉得应该怎样调查?并强调:班级里面每名同学都要参加调查,并且每人只能选择一种颜色。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进行巡视指导,交流讨论结束后,找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的结果。学生互评。

学生活动:根据要求用自己的方式展开调查活动。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统计表,并讲解用统计表呈现调查数据的方法。提问: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思考并抢答;学生互评。

学生活动:根据数据信息回答问题。预设1:全班共有38人,最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预设2:这个班制作班牌选择蓝色最合适。

环节二:教学例2

教师活动:呈现例2中的情景素材,提问: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学生活动:根据问题思考回答:投票。

教师活动:教师组织学生投票后提问:怎么记录得票的情况呢?

学生活动:根据活动规则进行投票,并回答计票方式,可能:①在对应姓名下每得一票打一个对勾②可以采用画正字的方式,一个正字表示5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哪种记录方式更好?为什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思考并抢答,教师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分享用“正”字记录更好,每1笔代表1票,一个“正”字5笔代表5票,便于计算。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将统计的结果填在表格中,并小组讨论交流两个问题。学生互评。

学生活动:根据要求填写表格并分享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的严谨性,体会统计的价值。通过层层设计和提问,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充分参与课堂知识的生成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渗透数据分析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问题:

(1)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述如何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8分)

(2)若指导5~6年级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及说明理由。(22分)

28.【参考答案】

(1)英语学习活动观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念与方式的统称,即以活动为核心组织和实施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方式。英语学习活动观体现的学习理念是: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因此,想要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要尝试:

①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确保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建构和学会学习的成长过程;

②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供自然、地道、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使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乐于模仿、大胆表达,积极开展简单的日常交流;

③基于各种题材和体裁的口头和书面语篇,围绕语篇主题意义,设计主题意义探究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如思维导图、信息结构图,在零散的信息和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建构基于语篇的结构化新知识;

④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充分挖掘语篇蕴含的育人价值,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通过逻辑关联、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体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实现语言学习与课程育人的融合统一。

(2)参考答案1:

教学目标:

①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新短语“Lion tamer, bee farmer, computer game tester, magician’s assistant, nut cracker”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新句型 “ What/How about...?”。

通过课堂活动,学生能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能就新话题“职业”进行简单交流。

②文化意识目标

学生会更自信,提升社会责任感。

③思维品质目标

学生会提升理解、分析、比较等方面的水平。

④学习能力目标

学生有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答案2:

Teaching objectives:

①Language ability

Students can master words: “Lion tamer, bee farmer, computer game tester, magician’s assistant, nut cracker”, and sentence structure “What/How about...?”

Students can know the main idea of the essay, improve integrated language skills through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discuss the new topic about great jobs.

②Cultural awareness

Students will be more confident and enhance social responsibility.

③Thinking quality

Students will improve their cap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④Learning ability

Students have the awareness to work hard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learning efficiency.

(3)参考答案1:

热身导入:

课堂一开始,师生问好后,教师会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歌唱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这首英文歌曲,活跃课堂氛围。接下来,教师会向同学们展示关于不同职业的图片,提出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ese pictures? 并邀请同学分享他们的答案。同学们的答案可能各有不同,教师都会给予积极的反馈。通过师生双边互动,顺势引出本节课的核心话题。

设计意图:图片的内容形象生动,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教学活动当中来。同时,该活动也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核心主题,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

读前:

(1)新知识教学:带领学生学习重点单词Lion tamer, bee farmer, computer game tester, magician’s assistant, nut cracker和句型What/How about...?

(2)预测:请学生根据课文图片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新的单词和句型以及对文章内容的预测,为接下来的阅读环节做铺垫。

读中:

(1)泛读

①请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②请学生回顾重点单词和句型,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2)精读

请学生再仔细读一遍课文,完成回答问题的任务。

Q1:How many jobs are mentioned in the story?

Q2:What does Zip want to be? Why?

(3)跟读

请学生跟随录音进行朗读,注意正确的语音、语调等。

设计意图:通过泛读和精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

读后:

(1)复述。请学生根据多媒体上的提示复述课文。

(2)角色扮演。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进行练习。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并在最后进行小组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结作业:

(1)小结。一名学生将担任小老师,总结他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2)家庭作业。听音频,读教科书中的新单词。和朋友讨论自己喜欢的工作。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印象。同时将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问题:

(1)简要分析歌曲的调式与情绪情感。(8分)

(2)若指导第二学段学生的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12分)

29.【参考答案】

(1)《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特点:

①调式:b羽五声调式。

②情绪情感:歌曲的情绪为欢快活泼地,《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歌曲的衬腔“啊哈嗬”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之情。

(2)《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目标:

①感受内蒙古民歌的美,通过视听结合、创设情境等方式,体会草原儿童对家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②学唱《我是草原小牧民》,积极参与演唱、模仿、游戏、创编、师生互动等实践活动,对内蒙古民歌产生兴趣和学习热情。

③理解、掌握6到6的八度音程大跳的演唱,在感受草原儿童对家乡热爱和赞美之情的同时进行音乐编创和赏析,进一步提升音乐表现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3)《我是草原小牧民》导入环节设计:

①师生互相问好,共同演唱“师生问好歌”,随着音乐律动开启美妙的音乐课堂。具体如下:

 

②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内蒙古草原的视频,并向学生提问:“你在视频中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草原、放牧、蒙古包)

③教师向学生追问:“提到草原同学们有哪些歌曲与大家分享呢?”

学生自主分享歌曲。

④教师总结并给予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我是草原小牧民》。

【设计意图】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音乐教学中应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及文化理解四方面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展开课程设置。以上教学环节寓教于乐,积极融入了上述核心素养,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循序渐进地掌握新课导入的教学环节。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问题:

(1)30~40m迎面接力跑动作要点。

(2)若指导3~4年级学生练习,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练习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30.【参考答案】

(1)30~40m迎面接力跑动作要点。(4分)

采用站立式起跑和立棒式传接棒方法,教师发令后向前跑出,直线快跑,右手立棒式错肩传接棒,把棒传给对面同伴后,站到对面组队尾。

(2)若指导3~4年级学生练习,拟定教学目标。(9分)

①知道“30~40m迎面接力跑”的动作要领和规则,能在练习中顺利完成右手立棒式错肩传接棒。

②通过模仿练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熟悉和掌握立棒式传接棒技术,加深对接力跑项目的认识,养成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提升情绪控制能力,学会团结协作。

③在游戏和竞赛中强化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能够树立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练习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7分)

①练习1:两人一组原地交接棒练习。

学生两人一组合作练习,采用立棒式,一人传棒,一人接棒。五次一组,每组结束之后接棒人和传棒人互换位置,教师观察、纠正学生不正确的立棒式将接棒方法。

设计理由:培养学生合作与自主学练的意识和能力,明确右手立棒式错肩传接棒的动作方法和技巧。

②练习2:10~15米慢跑迎面接力。

将学生分为4组,进行8~10米慢跑的迎面接力的自主合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口诀“右手递右手,从他右边过”,体会右错肩传接棒的时机和方法。

设计理由:通过设置慢速跑迎面接力练习,让学生体会错肩传接棒的方法,培养团队精神和遵守规则意识。

③练习3:30~40米快速跑迎面接力

将学生分为4组,30~40米快速跑迎面接力,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明确分工,跑动迅速,立棒式错肩传接棒交接顺畅。

设计理由:通过30~40米快速跑迎面接力练习,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练习和比赛中得到检验,体会团队合作的乐趣。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问题:

(1)什么是传统民居?(4分)

(2)若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9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27分)

31.【参考答案】

(1)传统民居是指分布于广大农村或城市中的民居建筑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公用建筑。在农村社会中,民居建筑除了住宅本身,还包括祠堂、庙宇、书塾、戏台等;而在城市中,则涵盖了一层或二层的临街店铺,以及医馆、药铺、钱庄、客栈等按行业分类的专门商店,也有供应居民日常生活的米店、蔬菜水果和杂货店等。在一些保存完整的古城镇,传统民居甚至涵盖了古城中的所有传统建筑,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传统民居通常具有民间、乡村、乡土、本土、传统、自发等特点,是民众历经代代相传,用于居住的建筑。它们与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形成于人与自然不断抗衡、协调的过程,反映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尤为明显的地域特色。不同的人文历史和地域环境造就了各地民居的多样特色,如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福建和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内蒙古的蒙古包等。

此外,传统民居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特定地域历史特性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特定时期建筑艺术特色的艺术审美价值、呈现特定区域社会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的社会风俗价值等。

(2)教学目标

①知道不同地区民居的不同特点,欣赏传统民居作品。

②通过观察、探究、讨论的学习过程,提高欣赏能力,形成审美感知的核心素养。

③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3)环节一:直观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了解的民居建筑,请学生分享感受。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总结: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土楼、陕西的窑洞都是传统民居的代表。

【设计理由】运用直观感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帮助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一个初步认识。

环节二:深入探究

(1)教师展示四合院和土楼的图片,提出问题:不同地区的民居有哪些不同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由于南北气候条件的差异,民居的建筑形式也有所不同,北方民居多为一层,布局紧凑,功能分区明确,而南方民居则多采用二层或以上的结构,空间组合灵活。

(2)教师展示其他民居的模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欣赏传统民居的欣赏角度。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欣赏传统民居可以从材料、布局、地理环境等多方面进行考量。

【设计理由】本环节教师通过启发式的提问、讨论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将其带入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传统民居建筑有更深入的认识。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