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五、说教学程序:
依据新课标和学生认知过程的基本规律,以高考为导向以学案为依托,本课安排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利用资料图片,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大屏幕展示图片①)《农民代表向毛泽东敬献报喜信》说明1956年1月15日,首都人民在欢庆进入社会主义。
师引导:提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成立了,那么,1949年-1956年是怎样一个时期?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949年-1956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过程,那么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在中国确立的呢?(导入新课)
2、目标展示:
让学生阅读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并通过师生探究找出本课的结构线索,从整体上把握本课。( 展示大屏幕②③)
3、讲授新课:
(1)、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做的准备
首先,明确时间和任务,让学生依据学案,自主探究完成学案第一部分,(展示大屏幕④⑤)
其次,提问学生并对答案,然后大屏幕投影对学生得出的答案进行修改补充。(展示大屏幕投影⑥)
再次,师生合作探究解决遇到的难题:(政府对官僚资本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一五计划的实质等)问题解决后,还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巩固记忆,使其达到当堂掌握的目的。
最后,出示高考题。讲练结合体验高考题,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目的。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途径:
首先、学生自主探究,填写学案中的表格。
其次、设置问题,展开讨论,然后通过大屏幕明确答案。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首先、(提问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大屏幕投影高考题⑦)
然后、创设具有思维含量的疑问,(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中思考其实质是什么?)进而使认识升华。
六、说学案及达标练习的设计
(1)根据新课标要求,在学案的设计注重了对学生思想的唤醒、意识的培养和课堂的实效,共分五个部分:一是“学生姓名、班级”要求写在规定的位置,着重培 养学生的规范意识;二是“掌握标准、明确目标”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三是“建立结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四是“达标测评、成果检验”培养学生 的时效意识;五是“合作探究、质疑解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六是“课后反思、共同进步”这是学案设计上的一项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学生通过课 后反思更进一步加深了对重点的把握,我们通过学生的反馈会使课堂得以进一步优化,也使我们得以把握学情了解教情。这是一个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过程, 这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
(2)在题目设计上着重巩固基础知识,把握重点,区分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这是按照高考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中三道是高考题,目的是让学生体验高考题,进而加深对高考的了解,减轻对高考的恐惧。
学案完成后,通过同桌交换学案,互相纠错,这样即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也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七、说课堂小结和板书设计:
这节课我是借助了多媒体来做课堂小结的。通过大屏幕展示,梳理思路、回顾总结。使知识升华。
板书的设计原则:简洁明确,能体现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八、说教学效果:
通过学案导学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出现了举手抢答的局面;通过创设有思维含量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实 现了师生的和谐互动。通过达标练习同桌互相纠错,互相帮助分析,使本节课教学目标完成比较理想,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重点问题掌握比较到位。学案的达成度很 高。
九、课后反思:
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更应该走进学生深入学生中去,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路线。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活力,更富魅力、更具实效。
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这节课是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并以高考为导向以学案为依托展开教学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性的使用了教 材,体现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希望评委多多指教,相信有了这次经历,以后我会做的更好!谢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