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课题:《思乡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2.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3.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家的创作背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授法、分析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音乐情感上的变化。

难点: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审美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诗,有哪位同学能起来朗诵一下?(出示余光中的小诗《乡愁》)

如果咱们给这首诗配上音乐的话,你觉着用什么样的音乐合适呢?(提示速度,力度,速度缓慢,略带忧伤)

老师带来了两首乐曲,同学们听一下,你觉得用哪段音乐比较合适?

为了检验大家的选择,我们结合《乡愁》这首诗配上这段音乐表现一下好吗?(配乐朗诵)

二.新授

1.大家想知道这首背景音乐的名字及作者吗?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思乡曲》,作者是马思聪。(出示马思聪的介绍)马思聪:我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同学们最熟悉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就是他的作品,《思乡曲》是马思聪1937年创作的《绥远组曲》中的第二乐章,在文革期间他惨遭“四人帮“迫害,被批斗,无奈出国,一直没有机会回乡。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