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二)欣赏歌曲

  1、第一遍有画面欣赏音乐后,师:“小朋友们,歌中都唱到了谁?歌曲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我认为大班孩子已有培养这方面能力的必要了,在孩子回答时,老师要鼓励他们表述完整,并给予积极的肯定。)

  2、第二遍无画面欣赏音乐后,师:“听了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幼一:“听了之后,我的心里感到很难受。”(这个孩子富有同情心,他可能正在同

  情小花鸭迷路了呢!那我们可趁机教育幼儿要富有爱心,并鼓励他们向歌中的小朋友学习乐于助人的精神。)

  幼二:“这首歌曲真优美,我听了还想听。”(说明这孩子在单纯享受乐曲的旋律美呢!老师在这时就可以顺势引导幼儿了解歌曲的性质了。)

  幼三:……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回答不可能千篇一律。如何提升幼儿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那就需要老师不仅要博学多才,还要灵活机智了。)

  3、欣赏教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师:“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当小老师吧!”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将伤心、快乐等不同的情绪唱出来。《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三)学唱歌曲

  1、用“啦、哩”轻声哼唱旋律。

  2、师生齐唱(师要有感情地演唱,引导幼儿唱时注意表情及语调的变化)

  3、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个别领唱集体用单音字伴唱;给乐句末尾加后缀词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经我多次实践,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

  (四)表演歌曲(提供头饰,让幼儿进行音乐情情境表演)。

  师:“小朋友们,这首歌曲真好听,它还可以编成音乐剧呢!我们现在就来扮演一下歌曲中的角色吧!”

  (由于这首歌曲简单生动,故事内容比较完整,很适合排演音乐情境表演。在这环节中,要尽可能多地请小朋友来表演,可结伴演一个角色,提醒幼儿在唱后加上合适的语言,比如小鸭子……: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呀?……别急,别急,我来帮助你。太好了,我的宝宝回家了!使表演更加生动。在表演时,提醒幼儿注意表情的变化,表演结束后请观看的幼儿做裁判,说说谁的表现好,并要求大家向他学习。表演可进行2—3次。)

  《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认为我设计的音乐情境表演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会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五)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会表演音乐剧了呢!晚上回家当小老师把爸爸妈妈教会,也在家里表演音乐剧好吗?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当小老师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