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British Betty: Would you like to see my flat?

American Amy: Yes, I’d like to come up to your apartment.

根据以上的任务要求“假设你将利用此语言素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请根据学生情况设计针对此素材的教学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的课堂活动。”我们可知 需要做一个阅读理解课型的教案。在一篇教案的书写中一定要注意格式规范,教案还要涵盖了所有考题要求的要点,同时,要注意教学过程的设计尽量做到“虎头, 猪肚,豹尾”!一个阅读教学过程的读后环节也至关重要。我们来看下如何设计读后post-reading环节。

读后活动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师生就某一或某些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的话题活动。读后活动的任务主要是口、笔头巩固阅读成果。常用的主要活动包 括角色扮演(role play)、复述课文大意(retelling)、讨论(discussion)、采访(interview)和讲故事(story telling)等。读后活动既能检查学生对目标语的掌握情况及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又能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要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们来看下 这些教学活动如何展开?

(一)角色扮演(role play)

角色扮演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语言运用的情景,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且有足够的空间发挥和创造。

例如:当阅读材料是关于餐桌礼仪的。阅读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表演,在小组内进行模仿餐桌上发生的故事,之后安排每组学生把他们组的故事在全 班展示,然后让其他组的学生讨论遵守了哪些餐桌礼仪或违背了哪些餐桌礼仪及改正等。学生经过这一个角色扮演的活动,会对餐桌礼仪理解更深刻了。

(二)复述课文大意(retelling)

复述课文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把阅读内容加以整理,有重点,有条理,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出来。只有学生充分的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并且 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老师可以通过,黑板把文章的脉络,或者文章的主题句和关键词呈现出来,也可以通过表格、图画等方法来引导。比 如:讲到seeing the doctor 的内容时,就可以列出这样的一个表格:

这个表格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脉络清晰,要点突出,而且易于学生理解也便于学生根据表格的内容对文章进行复述。

(三)讨论(discussion)

阅读后的拓展讨论是内化语言知识及运用已学知识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之一。阅读后是拓展讨论的最佳时机,既可以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应加强组织调控,及时并恰当地反馈评价。

比如可以这样设计:

2. Give them a free talk to open their mind, later I will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ir ideas.

What can we do to keep healthy in our daily life? Why?

(四)采访(interview)

调查访问是教师可以常规使用的课后活动之一。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在班内自由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填入表格或者记录下来并在全班做报告(do a report)。

例如:在讲到seeing the doctor的话题后,在阅读后环节,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调查访问。可以这样设计:

Task 2 Interview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