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单选(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和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杨贤江 D.徐特立
3.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
A.杨贤江 B.李大钊 C.王道俊 D.蔡元培
4.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B.政治对教育制约作用
C.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D.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5.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
A.普遍与特殊 B.共性与个性 C.一般与个别 D.宏观与具体
6.我国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俗话说:“嫩枝易弯又易直”说明中小学生的心灵有较大的( )。
A.模仿性 B.反复性 C.可塑性 D.形象性
8.老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老师不在时,学生立即大吵大闹。与这种现象相 配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
A.专断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消极型
9.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 )。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关系
C.主导与服从关系 D.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10.下列课程类型中最主要、最常用的课程是(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
11.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12.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校本课程
13.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是( )。
A.信息技术教育 B.德育
C.研究性学习 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4.“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是( )的语言。
A.孔子 B.韩愈 C.朱熹 D.王夫子
15.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思维形式的教育理论被称为( )。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形式教育论
1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引发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7.《学记》中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反映的教育思想是( )。
A.教学为主 B.重视实践
C.因材施教 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18.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一定的场所,通过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询问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活动形式被称为( )。
A.实习作业 B.参观 C.辅导 D.实验实习
19.主张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复式教学 B.分组教学 C.道尔顿制 D.个别教学
20.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艰难,但是要真正的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 )。
A.道德动机 B.道德评价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习惯
2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尊重与严格要求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疏导原则
22.下列关于班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B.班级是学校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C.班级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D.最先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夸美纽斯
23.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实验法 D.问卷法
24.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 )。
A.实施素质教育 B.加快普及高中教育
C.普及学前教育 D.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25.某学生在计算中使用了“如果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那么用这个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这一知识,这一知识应属于( )知识。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常识性
26.有的人情绪稳定,有的人情绪波动;有的人做事果断,有的人做事犹豫。这类心理现象称为( )。
A.情感过程 B.心理状态 C.意志过程 D.心理过程
27.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
A.适当定义 B.变式 C.比较 D.辨别
28.数学课上,教师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是为了学生能更好进行( )。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型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29.一般认为,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 )的表现。
A.认知阶段 B.认同阶段 C.依从阶段 D.同化阶段
30.“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学习方式属于( )。
A.接受学习 B.意义学习 C.发现学习 D.机械学习
【答案】
1-5 ABACA
6-10 CCAAA
11-15 ACBCD
16-20 BDBCC
21-25 DDAAB
26-30 DBACB
二、多选(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论语》是我国的经典教育名著,下列教育格言出自《论语》的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B.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教育目的层次包括(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课程目标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3.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表现在( )。
A.民主平等 B.尊师爱生 C.教学相长 D.心理相容
4.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
A.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B.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D.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5.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6.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读书指导法
7.顿悟-完形说是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格式塔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韦特默 B.苛勒 C.班杜拉 D.考夫卡
8.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 )。
A.强调学科内容的科学性
B.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
C.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D.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9.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它们是( )。
A.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 B.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
C.教师思维的条理性 D.教师较高的品德力
10.学习的定义说明( )。
A.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
C.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 D.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答案】
1.ACD 2.ABCD 3.ABCD 4.ABD 5.BCD 6.BCD 7.ABD 8.CD 9.AB 10.ABD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