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
班级授课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16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 展,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导致教育范围扩大,学生人数增多,教学内容更新。传统的以个别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 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生产工具的革命使得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由个体的、分散的手工方式转变为集体的大机器生产。生产模式的变革给教育 家以启迪:生产可以同时进行,教学为什么不能集体进行?于是,西欧的一些国家便开始尝试班级授课制。17世纪初,在先进的乌克兰兄弟会学校中兴起了班级授 课制的组织形式。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 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班级授课制迅速推广,到l9世纪中叶已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 设立的京师同文馆。l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直至现在,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由于它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有固 定人数的教学班,班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课程表同时对全班进行集体授课,因而能使大量的学生同时 在较短时间内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同个别教学相比,班级授课制扩大了教学规模,加快了教学速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规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保证让全班学生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第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同班学生学习内容相同、程度相近,便于相互切磋 讨论,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积极的集体舆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关心他人和集体的思想品德。另外,各科教师 轮流上课,他们在业务、思想、风格等方面各有特点,学生可以从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