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让学生爱上阅读
一定量的阅读量对于学写作文者及提高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定的阅读量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形象思维 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情商。促使他们获得文学作品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内心的创作欲望。没有阅读,生活就像一滩死水,没有涟漪,没有激情,学生的生活 只剩下枯躁的逻辑、公式、定律了。这种学习生活状态不但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整体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命价值的提高。我们很难接受一个心理孤僻和 没有健康的生命价值观的孩子,而要获得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让他们去读书就是最好的方法。有人说:会阅读的人的心境永远都是充实的。充实就会快乐,快乐就 会健康。自我阅读其实就是学生的一个习得过程。如果没有了课外阅读,学生的习得就无从实现。那么在学校里的“学得”就相应地失去了它的意义。
那么,我们如何让我们的孩子爱上阅读呢?
首先,促其读。习惯是一种养成。没有哪一个人是天生就喜欢阅读的。老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挑选一些质量较高的阅读性较强的文字,经常性的读给学生听,时 间一长,学生就有了这种“听读”的需要,也爱上了这种形式的阅读。慢慢地,老师就可以放手“不管”他们了。这时,老师只要利用学校阅览室和图书室馆藏书的 优势,引导学生有方向性地主动猎读就行了。同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买书,相互借阅。
其次,逼其读。课堂上布置一些阅读作业,比如在我们学过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之后,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的其他优秀散文,并将其美妙之处作简 单评价,引起学生的共鸣。有了共鸣这种情感,学生自然愿意去主动阅读。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如写一些读书笔记。但切记不可将作业布置的太难、太死, 学生不喜欢那些硬梆梆的作业,因为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去进行有意义的课外阅读,慢慢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不是要他们达到怎样的专业阅读高度。
再次,帮其阅读。学生初涉正规阅读时往往会感到很迷茫。比如,我到底该去读什么?什么样的书适合我的阅读层次?我要读到怎样的程度为止?我阅读的目 的是什么?读不懂怎么办?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变得不可或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热情和质量。解决了学生的迷 茫,他们自然就会愿意去读,爱上阅读,从而将达到自觉阅读的高度。学生有了自觉阅读的习惯,我们的语文和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需要指导学生去写 了。
最后,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阅读。能否读出新的东西往往决定了学生在进行自我创作时的质量。因此,当我们的学生在高二时已经养成了阅读习惯后,教师就有必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阅读了。如果我们的学生一直在别人的感悟上徘徊,没有自己的发现,那么,这种阅读也不能算是成功的阅读。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