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三)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是教师按照活动目标,通过有计划开展教育活动必须让幼儿掌握的重要的知识或经验,它是相对于所学的教育内容主次而言的,也是教师教育活动反思必须 首先考虑的因素之一。活动难点是教师按照活动目标,通过有计划开展教育活动必须让幼儿掌握的重要的知识或经验,它是幼儿认知经验范围内较难理解或掌握的知 识经验,是针对幼儿现有经验和水平背景下的理解和能力而言的。

【解析】

这一部分要求考生了解儿童的发展,找准重难点。并且要在接下来的活动实施环节中要对重难点有所体现,要在活动重点处着重逗留,要突破活动难点。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包括幼儿活动中必需的知识经验、技能准备,教育活动中必要的情感、心理准备,以及教学具等物质准备,如幼儿操作材料准备、教师教具的准备、活动场地的准备、环境布置等等。

(五)活动形式与方法

教师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地制宜,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活动形式包括活动中具体采用集体、小组、个人三种形式,先后顺序如何,以什么形式为主,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解析】

教案中,活动形式与方法体现在活动环节实施过程中。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都是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考生要灵活掌握运用三种不同的教育形式:

1.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指全班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这种活动的特点是集中性和统一性,即活动是全员参与的,并有统一的活动目标和活动要求。集体活动是一种高效性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对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组织纪律性和自控力等有特殊的意义。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指部分幼儿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教师对幼儿活动情况的了解和指导,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与合作,可为幼 儿提供更多的交流与操作机会,使其减少等待时间。可按幼儿发展水平分组,也可根据幼儿兴趣分组,还可按照操作材料分组。

3.个别活动

个别活动是指幼儿的自我学习活动或教师对幼儿的个别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形式可以满足幼儿的个人需要和兴趣。但是,个别活动不是幼儿随心所欲、盲目的活动, 而是教师有意安排、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幼儿的兴趣、能力存在差异是客观的,而个别教育恰恰是适应幼儿差异的因材施教的方法,同时,个别教育的方法是多 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施加教育影响,达到教育目的,促进每个幼儿个性的发展。

(六)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设计,基本部分中的活动安排、提问设计、线索设计等,以及结束部分的设计等。

导入(开始部分):教师应集中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向幼儿提出学习任务;基本部分:活动过程的主要部分,教师的任务是有步骤地组织幼儿学习,完成活动任务;结束部分:教师要小结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学习态度,提出新要求,激发他们再学习的欲望。

【解析】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这一部分是考查重点。活动过程包括导入设计、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导入设计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望,要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亚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中,要求导入活动要精练、游戏化, 最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幼儿的积极思维,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

基本部分考生要注意结合重难点,围绕活动目的进行设计。一般来讲,基本部分,考生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这个活动准备份几个步骤进行?(2)每一 步要完成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方法?(3)哪一步是重点,哪一步是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4)每一步的时间大体应怎样分配?

结束部分常常容易被考生所忽略,导致一个活动虎头蛇尾。在撰写教学活动设计时,一定要保证活动的完整性,结束部分必不可少。幼儿园活动设计结束部分要求让 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自然而然地结束活动。考生可以选择一个小游戏(如,“我的好伙伴”活动的结束部分可以选择师生一起玩找朋友),也可以用小结评价的 方式结束活动。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