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答案要点】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开创了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道路。他极力反对束缚儿童自由、扼杀儿童天性,认为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 生中,儿童有儿童的地位。卢梭强调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来代替他们 的,或强加于他们,那是最愚蠢的做法。卢梭极力推崇儿童的天性和尊重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他主张:“先让他们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不要对它有任何 束缚,以便在他们还不知道装佯的年岁时,辨别他们哪些欲望是直接由自然产生的,哪些是由心想出来的。”这样,在清楚地了解儿童真实情况后,才能更好地顺其 天性地培养他。

同时,对于天性中的消极方面,卢梭认为要趁他们性情柔和易导的时候来消除,“除了在他一生当中危害最轻的时候就抛掉它们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就体现了他的这种主张。

他借性善论而力倡解放人性和革新教育,使人成为文明的牺牲品,提倡顺其天性的自然教育。一方面,他认为人的天性发展是有秩序的,教育必须适应不同时期儿童 的发育水平。他曾根据儿童的发育把未成年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根据其发育水平而安排了教育重点,如婴儿期,0~2岁,教育以身体养护和锻炼为主;儿童 期,3~12岁,教育重点以感觉教育为主,不宜进行理性教育;青春期,13~15岁,理性和知识教育时期;青年期,16~20岁,此时期以道德教育、宗教 教育和性教育为主。另一方面,他认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特点,“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正因为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因而教 育“必须按他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卢梭的儿童观及自然教育思想对后来儿童教 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的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活动效率,对行为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情绪 动机作用有正反两个方面,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效率,甚至引发不良行为,起着反向的推动作用。由于父母 和保姆的教养态度不同,渊渊在保姆处“一切由着他”的行为在父母处受阻,使他产生了一种焦虑感。渊渊就是希望通过吮吸手指来安慰自己,从而减轻紧张的心 情。孩子吮吸手指,它会成为阻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障碍,因此,必须引起家长和老师们的足够重视。

矫治策略:

(1)应该创设温馨轻松的环境,缓解孩子的紧张压力。教师和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要寻找引起孩子紧张的环境并及时消除,创设一种洋溢着温馨气氛的环境,让孩子保持安定的情绪,这是帮助孩子克服吮吸手指坏习惯的关键一步。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在无事做的时候,最容易不知不觉地吮吸手指,因此,要丰富孩子的生活,转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在幼儿园,鼓励渊渊多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体会集体游戏给他带来的快乐。

(3)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三岁的孩子已萌发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告诉他把手放在嘴里很不卫生的,让他懂得不把手放到嘴里的道理。当孩子稍有进步时,父母和老师要及时肯定他、鼓励他,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制力。

(4)采取孩子能接受的干预手段。在家里或幼儿园入睡前,可以为他设计好“放手的位置”,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会自然而然地不去吮吸手指了。另外,还可以为 他准备创可贴,贴在他的小手上,并告诉他,小手受伤了,需要它来帮助他治病,当他觉得难受时,就鼓励他,小手需要保护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用亲切的 方式影响和感染孩子,对渊渊的吮吸习惯也会起到很好的矫治作用。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