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三、读书拓展,课外实践

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

2.课后,把自己喜欢的格言写下来做成小书签,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

[计划理由]整篇文章,按照如下意图进行设计:

(1)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突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3)通过读书拓展,体会时间的意义,激发珍惜时间的意识。

3.【参考设计】

问题(一):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动作,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②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优美。②感受浓浓的亲情,珍视与亲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2.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问题(三):

一、情景导入

1.出示“秋”字的演变的过程:甲骨文、小篆、隶书,推荐学生读《汉字字源学》。

2.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那么,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秋思》。

3.指导读题: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

4.理解题意。

[设计理由]通过一个“秋”字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初读知意

1.自由读诗:依照平时读课文的要求把诗读正确、通顺,注意停顿。

2.检查正音:特别注意读准“意万重”。

3.齐读:读出古诗的节奏。

4.再读一读:试着联系注释等方法,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过渡: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

[设计理由]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整首诗的意境。

三、入境悟情

1.乡愁生于秋风里

(1)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2)探究“见”字。

①秋风看不见,或许那是一个早晨,也或许那是一个黄昏,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

学生叙述(大都叙述的是看到的景),教师提醒,除了看见景外,还会看到什么?

②同学们,诗人伫立在瑟瑟秋风里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他“见不着”的是什么?

③阅读诗人所写的局部关予家乡、亲人的诗句:

夜月红柑树,求凤白藕花。——《送从弟戴玄往苏州》

骨肉待我欢,邻人望我荣。——《南归》

④读着这些诗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兄弟之义、邻里之情、骨肉之亲。

⑤可是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红柑树、白藕花,他看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引读:“洛阳城里见秋风。”他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引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⑥体会“见”的意蕴。

⑦补充阅读张籍的资料。

⑧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啊,这是怎样的一种见啊? (悲伤的见;无奈的见;凄凉的见……)

2.乡思寄寓家书中

(1)秋风瑟瑟,乡思绞碎了诗人的心,诗人难以回乡,愁肠百结,他想写一封家书,这是怎样的一封家书呀?请你再细细读后面的几句诗,用笔在边上写写你的体会。

(2)重点交流之一:“意万重”。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

(3)引导学生重点交流:“又开封”。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