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40分)
26、
教师资格证省考、幼儿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

问题(一):试总结乘法运算定律,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例1、例2部分的教学流程。

答案与解析
1.D所谓经典条件反射,就是一种刺激替代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A、B、C三项均属于经典条件反射。
2.D此题主要考查定量分析的前提。定量分析的前提包括数据资料的客观性、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数据资料的有效性三方面。
3.D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两个问题:(1)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必须充分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否则就会阻抑这一功能的正常发挥;(2)品德发展实质上是人的文明化或社会化。因此,通过必要的规范学习与价值学习,以形成一定的品德,乃是发挥个体发展功能的重要内容。
4.A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考查和考试两个部分组成。 。
5.B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讲授课和练习课。
6.C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群体中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其中包含了师生的心境、精神体验、情绪波动、师生关系等。
7.D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解决问题。
8.D1905年,清朝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兴办采用班级上课制的学校。
9.B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形成性评价。
10.B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 文件是课程计划。
11.C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 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 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12.D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亚里 士多德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其遵循的方法,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
13.C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14.D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不包括公平性。
15.B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题干中属于逆向正迁移。
16.D《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3~4年级小学生的课内习作每学年1 6次左右。
17.C自主学习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主要品质。
18.B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影响。
19.D德育的实施顺序要依据个人特点和需求进行,因此,可视具体情况,采取切合实际的方法。
20.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
21【答案要点】概念: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基本要求:①创设良好的情境;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22【答案要点】(1)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2)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3)教师通过反思可以缩短其专业化成长时间; (4)通过反思可以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神圣感,形成高尚的师德。

23【答案要点】(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4【答案要点】首先,对于好动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生活上、思想上去教育孩子,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其 次,纠正中要坚持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表扬,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再 次,让孩子适当进行一些手脚协调、左右手协调、手脚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之类的活动,对纠正孩子好动行为有明显的效果。

25【答案要点】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 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 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微的喧闹。 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改变。

26问题(一):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 c=a×C+b×C a×(b+c)=a×b+a×C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能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发现归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全过程;学习“猜想一验证”的科学思维 方式,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运算定律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 结论的确定性。 2.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问题(三): 一、复习引入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符号:32+56056+3289+72072+89 课件出示.a+b—b+a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12+39十28— 23+34+27一课件出示:(a+b)+c=a+(b+c)

二、探究新知
1.大胆猜想(学习乘法交换律) 师:同学们,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快速地计算,那么,我们前面学过的乘法,是不是也有运算定律呢?会不会也有交换律?猜想一下? 预设:学生可能根据乘法口诀或者加法交换律想到乘法也有交换律,举例说明。(如:3×2—2×3)多找学生举例并日板书出来。
2.验证 分组计算:(课件出示)教师读题:用计算器计算,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符号。学生分组计算: 645X 32( )32×645 203×46( )46X203 180×53( )53×180 (每个小组计算一组算式) 计算完后,分组汇报结果。你还能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组算式,看看等号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吧) 学生在小组内观察讨论,全班汇报。 明确:左右两边乘法算式的两个乘数调换了顺序,其结 果相同。 、 小结:你说得真好。这就是乘法交换律(课件出示:乘法交换律内容)谁能把这段话大声朗读一遍? 问:我们自己也能总结出定律了,真了不起。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a×b=b×a 3.小组学习讨论乘法结合律 师:同学们,通过大家的猜想验证,我们总结出乘法有交换律,很了不起。那么乘法还会不会有结合律?我们先来看这幅图。 出示课件:主题图,学生看图。 学生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你们能算一算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吗? 自主计算,全班交流。 预设:如果学生只列出了一种算式,教师加以引导。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出两种算法:(25×5)×2—25×(5×2) 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小结:三个数相乘,先算前两个数和先算后两个数,积却没有发生改变。

再找两组算式来试一试。
(1)(36×4)×25 36×(4×25) (2)(28×5)×6 28X(5×6) 学生分组计算。(每一组算式分两组做)小组里先交流交流。 随着汇报课件出示: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课件出示定律内容) 提问: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上面的规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师:板书(a×b)X C--aX(bX c)

三、闯关练习
第一关:把相等的两个算式用线连起来。 ‘ 18×36 aX(25×c) 95X a 36×18 (45X2)X 5 aX 95 (aX c)×25 45×(2×5) 第二关: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15×( )=32×( ) (7×125)×8=( )×( × ) 47×x=z×( ) (m× 25)×n=m×( × ) 第三关: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50× 26×40 125×5×6 25×130×4 50×73× 2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