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题,第16题20分,第17题5分,第18题15分。共40分)
阅读下面一篇教学设计,回答第16题。
教 材分析:《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春》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也是中 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 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
朱自清《春》教学过程
一、美美地听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今天,我将跟大家与它进行一次最亲密的接触,去深入地感受文中那绚丽的春光,去仔细地品味文中那优美的语言,去学习作者那高超的写作手法。
师:首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打开你们的耳朵,敞开你们的心房,用你们的心去感受朱自清笔下春天美的所在。听完以后就请大家相互交流交流感受。(播放轻音乐相伴的朗读带)
师:给你们三分钟时间整理你们自己的思绪,然后就请同学把这种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三分钟时间静思。)
生:简直太美了。我已经无法用我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只感觉自已当时就在春天的花园里漫步。绿的草,五彩的花,还有嗡嗡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在我的身边飞来飞去的,春风轻抚着我,阳光亲吻着我,仿佛来到了仙境。
师:好!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生:从来没有这样去听过一篇文章。因为这次我不再仅仅是用耳在听,而是用心在听。这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呀!我仿佛听到春姑娘在呼唤我,她带着我赏春的美景,听春的声响,闻春的气息。和煦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倍感舒服与温暖,久久不愿离开。
师:哦,这样呀!看来春姑娘让你着了迷。(生笑)
生:我感受到了春天勃勃的生机。草绿了,花开了,树发芽了,乌也出巢了,一切都显示出新气象。正如文中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看,农民们也“披着蓑戴着笠”在轻盈的春雨中插秧呢。
我仿佛还看到了秋天那大片大片金黄的稻谷。是呀,有了春的播种,就会有秋的收获。
师:对呀!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充满活力的!只有有了春的播种,才会有秋的收获呀!其实,人生也一样,只有少年、青年的努力学习与奋斗,才会有中年、老年的成功呀!希望大家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之春。
师: 好的,刚才几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用心听后的感想,收获还真多。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叫大家谈了。不过,大家在下课后可以与同学再交流或把你的这种感受写到你的日记中。(还想举手回答的学生听了后把手陆续放下来了)
二、美美地读
师: 像如此美的文章,如此美的语言,相信大家肯定想亲自走近他,与它进行面对面的对话,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它的喜爱。请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表达你的 感情,去寻找文章的美,去感受语言的美,去体会文中的感情。老师也为你们寻找到许多春天美景的画面,大家可边欣赏画面,边读文章。在读的过程中画出你认为 写得精彩的地方,并加以品味与玩味,想想精彩之处在哪?可以从课文的美句、佳句、精段、画面、情感、手法、主题方面入手。好。现在开始读。
(多媒体播放配轻音乐的春景图画,图画是根据文章内容的顺序编排。学生边欣赏图画边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有的不时在书上圈点勾画。在本子上写发现。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指导)
三、美美地说
师:时间到了。大家先相互交流自己读后的所得与所感。前后左右四人一组。
(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
师:好!现在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让更多的同学分享你的成果。开始发言。
生:我认为写春雨那段写得很精彩。你看那细密的雨中,黄晕的光、乡村的小路、石桥、撑伞的人、工作的农民,整个构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画,给人一种安静而和平之感。
师:春雨图有种“安静而和平感”。好!
生:“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用得绝.简直有一种妙不可言之感。想想“小草偷偷钻出来”是怎样的情景,那种情态令人想起女孩子害羞时的娇颜,还有那个“钻”字又是何等传神,那种破土而出的挤劲令人肃然起敬呀!
师:说得好!你分析得非常透彻。是呀,这两个词用得多妙啊!
生:我认为“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句写得好。风本来是无味的,但他却写出了味道,风里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味”。
师:把无色无味的风写成了有味的风,“状难写之物如在眼前。”
生: 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结构美。作者由盼到绘,再到赞,浑然一体。开头用两个“盼望着,盼望着”把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 “春天的脚步近了”,又把自己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中间用五幅图画描绘出春天美好的景物,让人有身处画中之感;结尾又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从刚落地 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渐次排比,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呀!
师:从整个文章结构入手,找出了美点。很好!
生:“桃树、李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写得好。他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就这些?(生点头)运用了修辞手法就是写得好吗?(有的学生笑了起来)
生:不是。(显得不好意思)
师:那好在哪里?
生: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把花竞相开放的情态与花色艳、花色多都写了出来。
师:对。好了,刚才很多同学都谈了自读后的所得,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在文中发现的美。老师认为这篇文章不仅形式完美,而且内容丰富,激人想象;不仅结构清晰,而且语言优美。可以说,美蕴含在文章中的每一个画面中,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四、美美地写
师: 朱自清以生花的妙笔幻化出多彩的春天,文中字里行间都凸现着美。朗读它,品味它,不仅会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会令我们对美产生一种追求。纵观全文,作者之 所以能把春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来源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感受,来源于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与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全文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俯拾皆是,把情与 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了。现在,我们虽然不处在春天,不能亲自领略无限的春光,但秋天也跟春天一样有无穷的魅力,也是众多文人笔下常描写的季节。我想处于秋天 中的同学们,肯定对秋天有独特的感受吧!现在,就请敞开你们的情怀,用你们自己的笔把对秋天景物独特的感受写出来。可以选择秋风、秋雨、秋阳、落叶等秋景 中的一个方面来写。用一段话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和感受写出来就可以了。看谁写得快,写得好。注意在写的过程中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写作方法。
(生自由练习写作,师巡视、指导。几分钟以后挑选几个同学所写的当堂朗读,并给予适当评价)
师: “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的。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朱自清先生《春》一文中关的所在,感 受到了美的魅力,领略到文章语言给我们带来的神奇感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开启你们的心智,用你们的眼睛去寻找美,用你们的心去感受美,用 你们的手去创造美!下课!
问题:
16.仔细阅读上述材料,请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教学理念方面对本篇教学设计进行评析。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
难题
①二十一世纪的钟声敲响,人类踏进了一个新的世界,仿佛一切都是崭新的。但当人们都沉浸在这喜悦中时,一个又一个灾难正逼近我们,而我们却混然不知。
②近10年来,世界经历了太多:非典、海啸、金融危机、猪流感、全球气候变暖……等。这一个个的难题,有的我们已经刻服,有的正在经历,还有的并不为我们所知。也许,只有当我们从宇宙中俯视这个兰色的星球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这一切的来之不易。
③但如今我们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难题还是环境的问题,这真的是一个严俊而不可忽视的问题。那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已经遇到的或者正在经历的或者还未遇见的一系列问题都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④ 比如全球的气候问题,特别是今年,气候的变化很大,特别是温室效应,而这就是因为环境的恶化。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相应增多;又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二氧化碳平衡被打破,温室效应也不断增强。在过去的200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25名,地球平均气温上升0.5度, 近几年的上升趋势更为严峻。但很多人仿佛还没有警觉,为了自己的利益,污染大气,乱砍树木。殊不知,他们那双罪恶的手正将自己送向无尽的深渊。
⑤ 便在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刚开始时人们都还以为这是梦境,但很快便认识到这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理智很快便打破了梦幻的薄膜,大家一起,齐 心协力,共同建立一个新的家园,世界各地的人民也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爱心。但为什么到了环境问题时人们都麻木了呢?更何况现在我们受了那么多环境污染的 罪。
⑥在面临这一难题时,我们不是缺少勇气,而是缺少一双清醒的眼睛和一颗理智的心,我们没有看得长远,没有看到我们的未来会因为环境的恶化而变 成什么样子。在影片《2012》中,我们应该能够清楚地了解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我们继续这样,那么电影中的场景将会重现。这个可爱的地球经过亿万年才形成 现在这个多元化的星球,请伸出你的双手,用你的实际行动来克服这个难题,来让这个世界更美丽。那么,曙光就在不远处。
问题:
17.请从第①②③段中,找出最少两个错别字改正,并从第②段中找出一处最严重的标点错误改正。
18.请指出本篇小习作的失误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