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五)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文学阅读课上,老师为了考查学生的阅读识记能力,向学生出示了这么一段话: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最后要求学生完成填空题:这段描写是作家在作品中对人物进行的生动形象的外貌描写。
以下哪位学生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
A.学生甲: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高老头
B.学生乙:雨果《人间喜剧》卡西莫多
C.学生丙:雨果《巴黎圣母院》卡西莫多
D.学生丁:巴尔扎克《巴黎圣母院》高老头
2.学习完《冰心诗四首》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冰心诗歌的特点,又适时补充了《繁星》《春水》中的诗句,以下诗句补充不恰当的是(  )。
A.黑暗,怎样幽深的描画呢?心灵的深深处,宇宙的深深处,灿烂光中的休息处。
B.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那细小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C.神希望我们酬答他,在于它送给我们的花朵,而不在于太阳和土地。
D.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3.教师在讲授“渔人甚异之”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异”这个词的用法。特意找出和其用法相同的例句让学生分析。下列选项中适合被用来举例的一项是(  )。
A.父异焉(王安石《伤仲永》)
B.觉无异能者(柳宗元《三戒》)
C.异是非,明好恶,检奸邪,消佚乱(陆贾《新语》)
D.产异蛇(柳宗元《捕蛇者说》)
4.教师在讲解“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时,让同学们说出其他的描写春天的诗句,以下不适合用来举例的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5.在学习完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组歌》后,教师为让学生深刻理解并且正确使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给出了以下句子:
(1)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它们之间传情的信使。
(2)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3)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
(4)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
下面几位同学的回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句中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云彩和田野比拟成了一对情侣
B.第(2)句用到了排比和拟人的手法
C.第(3)句将隆隆的雷声比作剑,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D.第(4)句连续用三个“烧毁”是强调的修辞手法
6.如果让你对学生讲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这句话,以下讲解角度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让学生在翻译时注意此旬中的“假”和“腰白玉之环”中的“腰”一样,都是名词活作动词
B.要向学生指明“假借”是同义复合词,“假”和“借”都理解为“借”
C.可将“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之”和“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无鲜肥滋味之享”“弗之怠”几句中的“之”放在一起讲解,加深学生对“之”的几种用法的理解
D.要让学生明确这是一个倒装句.原句应是“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7.《三峡》一课,有一道课后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附: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以散文和诗歌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对比阅读能力
B.着眼于学生将两者共同含有的内容对应起来
C.沟通课内与课外阅读。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D.作为补充阅读,拓宽阅读范围,扩大学生视野
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仅要注重国家课程的建设。还要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②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
③要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
④要有稳定又灵活的课程实施机制,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某中学语文教师常在她的写作课上为学生们推荐符合初中生心理及阅读习惯的优秀文选,并建议学生们将个人课余时间搜集的精美读本带到课堂与大家分享。同时在作文讲评课上,该老师常将为课堂设计学生互评环节、集体点评环节、教师总评环节等,她同时挑选优秀学生习作为大家朗读,为学生练习写作提供范本。如此以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i
请问该老师的做法是为了(  )。
A.为学生写作提供范例
B.提供更多练习写作的机会
C.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D.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10.学习了布封的《马》这篇文章,老师布置了以下作业:
①反复阅读课文,说说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种马?为什么?
②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许多其他的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题进行回答。
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业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理念
B.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语文学习方式
C.第二题的设置.可以从侧面来了解学生,可以作为写作课的素材
D.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营造了民主的学习氛围
11.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实录(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师:《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题目有何含义?
生:从课文看确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败落。
生:这也指爸爸的不幸去世。
生:这个题目一语双关。
关于这则课堂提问,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则揭疑式提问
B.这是一则情境式提问
C.这是一则转弯式提问
D.这是一则诱导式提问
12.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在讲完《三峡》后,老师设计了两道有创意的语文作业。
师:长江三峡,美不胜收。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来一场三峡之旅。
作业一:现在请你担任某旅游局的宣传员,根据郦道元《三峡》的描写,查阅相关的资料,利用你的绘画、书法技能,发挥想象,选择任意一个主题,策划一份关于三峡景点的宣传广告。
作业二:现在请你担任某一旅游局的导游。为到三峡来游玩的游客讲解有关三峡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要求:时长三分钟,解说词要真实、生动、形象。
从教学作业意义的方面进行解读,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作业一:让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各种技能设计宣传广告,把文章抽象的文字描述化为具体、短小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从深层次了解三峡,这种作业形式值得提倡
B.作业一:学生完成这一作业,不仅需要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还要有思考、动手能力,同时也需要学生去了解广告的基本特点,训练了学生撰写广告的能力,侧面提高写作水平
C.作业二:训练学生写解说词的能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要去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但是从教学上面来讲。一定程度上会耽误学生的课业
D.这样的设计非常实用,符合社会的需要,真正体现了生活化语文的理念
13.阅读《桥之美》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师:古今中外有名气的桥可真不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的插页和插图,都出现了哪些桥?
生:(齐声)赵州桥、苏州园林里的桥、苏州宝带桥、《清明上河图》里的桥。
(B)师:同学们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想一想,这些桥哪些地方最吸引你?如果你们要写一篇描写和赞美桥的文章,你可能用上哪些词语、诗句?请随时把脑子里闪现的语句快速记录下来。(展示定格在思维里的一些词句,如“水上长虹”“大渡桥横铁索寒”等)
(C)师:作为对比借鉴,现在让我们听听、看看著名画家吴冠中笔下的桥之美吧。请特别关注作者是用哪些词表现桥的美感的。(播放配乐课文朗读,要求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雅词)
生:(在各自筛选的基础上,前后左右桌相互交流,取舍补充;教师巡视,最后归总展示35个词语。)
(D)师:好,现在同学们再自读课文,想一想,画家眼里的桥,美在何处?尽量用作者自己的语词来陈述、归纳。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A.利用课本插页和插图引入桥的讨论,有效利用了教材这一教学资源
B.找出赞美桥的词语,调动了学生的词汇积累,但不利于引入正题
C.通过对比借鉴,及时抛出作者笔下的桥之美,导人正题
D.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14.以下是某教师在讲授《谈读书》一课时的教学实录片段,认真阅读材料,并完成问题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A)用两分钟时间思考,说说自己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并用完整、流利的话语表述喜欢的理由。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我喜欢“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我们同学大多没有什么天分,应该多读书,多讨论,多写作,来丰富我们的学习和思想。
师:他不但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还联系到实际生活,很好,,
生:我喜欢“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形象生动,使人更加明白。
生:我喜欢“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它告诉我们,可以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也可以从生活中学到知识。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文章是翻译过来的,又很有哲理,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同学们还有自己尚未理解的问题吗?如果有,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生:怎样理解“惟明智之士用读书”?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
生:说明要把书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生:怎样理解“读书费时过多易惰”?
(生一时冷场)
师:(B)我们要看“易惰”是在什么情况下造成的。请看原文,“易惰”的前提是“费时过多”,说明书读得太慢,便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从而影响读书的效率。
生:“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怎样理解?
师:“吹毛求疵”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看注解,它告诉我们(读):“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再来理解“不能辨异”,就是不能辨别事物的不同之处。连起来,就是说明这些人善于求异,非常细致,需要我们像他们一样辨异,来弥补自己的不善于求异。
生:不能理解“寻章摘句”这句话。我们上课,不就是在寻章摘句吗?
师:(C)上课的“寻章摘句”,是积累,以此来帮助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而不仅仅局限于句子本身。
师:(D)好,现在大家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回味一下大家刚刚提出的问题。
(齐读课文)
以下对划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问非常到位,准确。这一问题中,既明确了阅读的任务,表达基于个性体验的文本理解,更明确了表述的要求。定性与定量的通盘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口头表述更趋规范
B.教师应该先表扬这位学生思维的高质量,再帮助引领。具体解决时,教师紧扣字词。从“易惰”的条件引出结论,既没有先集思广益,发动学生讨论,仅仅流于字的表面意思
C.这里老师较好地回答了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寻章摘句”,较好地处理了学生在阅读文本中遇到的问题
D.通过朗读,既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回顾,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作过渡。在这一阶段中,教师组织学习过程的能力尚待加强
15.阅读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片段),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师:同学们,初学了本文,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梗概,这里涉及几个人物?
生:(异口同声)邹忌、妻、妾、客、齐王。
师:除了主人公,这些人物言语不多,但是由于身份不同,他们的言行表现就肯定有区别。比如,妻和妾说话的口气会有什么不同呢?
(生七嘴八舌,有男生开始嗲声嗲气地模拟,大家哄笑)
师:好,有同学开始不分性别跃跃欲试了?(学生笑,几个同学也不好意思了,停止了怪腔怪调,安静下来)现在各小组可以讨论一下这些人物说话时的心理.分角色朗读一下,注意把握微妙的感情差异。然后小组合作,推荐六位同学分别饰演五个人物和朗读旁白,也可以自告奋勇,毛遂自荐,我们看看表演的效果如何。
(学生活跃起来,开始琢磨人物心理,用各种口气对话,饶有兴趣。老师参与各组讨论,指导朗读。并注意维持全班学生的整体纪律)
师:大家都很认真,也很有表演能力,刚才已经发现了很多“影视新秀”啊!(学生笑)现在呢,我们就来欣赏他们的精彩表演吧。
(几位学生煞有介事地表演开来,尤其是表演齐王的大个男生,表演到位。几分钟的表演不时赢得掌声和笑声)
师:大家说演得好不好?
同学们:(齐喊)好!
师:好在哪里?要说出理由,当个有水平的评论家。这几位演员哪些地方表演得特别好.哪些地方怎样表演会更恰当,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生1:我认为扮演妻妾的两个同学表演很好,把妻子对丈夫的宠爱之情和妾的畏惧拘谨的神情都表现出来了。
生2(扮演邹忌者):我说说我扮演邹忌的感觉吧,如果让我再演一次,我觉得应该再严肃一点。因为说的毕竟是国家大事,虽然他采用了委婉的方法,但态度是很认真,很严肃的。
师:有道理!邹忌果然非同一般,不仅敢于进谏,而且能将齐王说得心悦诚服,现在我们仔细体味一下说话的艺术。
A.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考积极,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B.新颖的教学设计,跳出了文言文教学逐字逐句翻译的老套子。让学生在表演中熟悉了课文
C.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原则
D.虽然教学形式新颖,课堂氛围活跃,但是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也不利于课堂纪律、课堂时问的控制,弊大于利,最好换一个形式授课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五)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文学阅读课上,老师为了考查学生的阅读识记能力,向学生出示了这么一段话: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最后要求学生完成填空题:这段描写是作家在作品中对人物进行的生动形象的外貌描写。
以下哪位学生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
A.学生甲: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高老头
B.学生乙:雨果《人间喜剧》卡西莫多
C.学生丙:雨果《巴黎圣母院》卡西莫多
D.学生丁:巴尔扎克《巴黎圣母院》高老头
2.学习完《冰心诗四首》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冰心诗歌的特点,又适时补充了《繁星》《春水》中的诗句,以下诗句补充不恰当的是(  )。
A.黑暗,怎样幽深的描画呢?心灵的深深处,宇宙的深深处,灿烂光中的休息处。
B.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那细小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C.神希望我们酬答他,在于它送给我们的花朵,而不在于太阳和土地。
D.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3.教师在讲授“渔人甚异之”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异”这个词的用法。特意找出和其用法相同的例句让学生分析。下列选项中适合被用来举例的一项是(  )。
A.父异焉(王安石《伤仲永》)
B.觉无异能者(柳宗元《三戒》)
C.异是非,明好恶,检奸邪,消佚乱(陆贾《新语》)
D.产异蛇(柳宗元《捕蛇者说》)
4.教师在讲解“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时,让同学们说出其他的描写春天的诗句,以下不适合用来举例的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5.在学习完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组歌》后,教师为让学生深刻理解并且正确使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给出了以下句子:
(1)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它们之间传情的信使。
(2)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3)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
(4)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
下面几位同学的回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句中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云彩和田野比拟成了一对情侣
B.第(2)句用到了排比和拟人的手法
C.第(3)句将隆隆的雷声比作剑,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D.第(4)句连续用三个“烧毁”是强调的修辞手法
6.如果让你对学生讲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这句话,以下讲解角度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让学生在翻译时注意此旬中的“假”和“腰白玉之环”中的“腰”一样,都是名词活作动词
B.要向学生指明“假借”是同义复合词,“假”和“借”都理解为“借”
C.可将“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之”和“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无鲜肥滋味之享”“弗之怠”几句中的“之”放在一起讲解,加深学生对“之”的几种用法的理解
D.要让学生明确这是一个倒装句.原句应是“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7.《三峡》一课,有一道课后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附: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以散文和诗歌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对比阅读能力
B.着眼于学生将两者共同含有的内容对应起来
C.沟通课内与课外阅读。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D.作为补充阅读,拓宽阅读范围,扩大学生视野
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仅要注重国家课程的建设。还要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②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
③要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
④要有稳定又灵活的课程实施机制,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某中学语文教师常在她的写作课上为学生们推荐符合初中生心理及阅读习惯的优秀文选,并建议学生们将个人课余时间搜集的精美读本带到课堂与大家分享。同时在作文讲评课上,该老师常将为课堂设计学生互评环节、集体点评环节、教师总评环节等,她同时挑选优秀学生习作为大家朗读,为学生练习写作提供范本。如此以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i
请问该老师的做法是为了(  )。
A.为学生写作提供范例
B.提供更多练习写作的机会
C.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D.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10.学习了布封的《马》这篇文章,老师布置了以下作业:
①反复阅读课文,说说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种马?为什么?
②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许多其他的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题进行回答。
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业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理念
B.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语文学习方式
C.第二题的设置.可以从侧面来了解学生,可以作为写作课的素材
D.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营造了民主的学习氛围
11.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实录(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师:《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题目有何含义?
生:从课文看确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败落。
生:这也指爸爸的不幸去世。
生:这个题目一语双关。
关于这则课堂提问,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则揭疑式提问
B.这是一则情境式提问
C.这是一则转弯式提问
D.这是一则诱导式提问
12.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在讲完《三峡》后,老师设计了两道有创意的语文作业。
师:长江三峡,美不胜收。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来一场三峡之旅。
作业一:现在请你担任某旅游局的宣传员,根据郦道元《三峡》的描写,查阅相关的资料,利用你的绘画、书法技能,发挥想象,选择任意一个主题,策划一份关于三峡景点的宣传广告。
作业二:现在请你担任某一旅游局的导游。为到三峡来游玩的游客讲解有关三峡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要求:时长三分钟,解说词要真实、生动、形象。
从教学作业意义的方面进行解读,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作业一:让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各种技能设计宣传广告,把文章抽象的文字描述化为具体、短小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从深层次了解三峡,这种作业形式值得提倡
B.作业一:学生完成这一作业,不仅需要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还要有思考、动手能力,同时也需要学生去了解广告的基本特点,训练了学生撰写广告的能力,侧面提高写作水平
C.作业二:训练学生写解说词的能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要去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但是从教学上面来讲。一定程度上会耽误学生的课业
D.这样的设计非常实用,符合社会的需要,真正体现了生活化语文的理念
13.阅读《桥之美》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师:古今中外有名气的桥可真不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的插页和插图,都出现了哪些桥?
生:(齐声)赵州桥、苏州园林里的桥、苏州宝带桥、《清明上河图》里的桥。
(B)师:同学们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想一想,这些桥哪些地方最吸引你?如果你们要写一篇描写和赞美桥的文章,你可能用上哪些词语、诗句?请随时把脑子里闪现的语句快速记录下来。(展示定格在思维里的一些词句,如“水上长虹”“大渡桥横铁索寒”等)
(C)师:作为对比借鉴,现在让我们听听、看看著名画家吴冠中笔下的桥之美吧。请特别关注作者是用哪些词表现桥的美感的。(播放配乐课文朗读,要求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雅词)
生:(在各自筛选的基础上,前后左右桌相互交流,取舍补充;教师巡视,最后归总展示35个词语。)
(D)师:好,现在同学们再自读课文,想一想,画家眼里的桥,美在何处?尽量用作者自己的语词来陈述、归纳。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A.利用课本插页和插图引入桥的讨论,有效利用了教材这一教学资源
B.找出赞美桥的词语,调动了学生的词汇积累,但不利于引入正题
C.通过对比借鉴,及时抛出作者笔下的桥之美,导人正题
D.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14.以下是某教师在讲授《谈读书》一课时的教学实录片段,认真阅读材料,并完成问题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A)用两分钟时间思考,说说自己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并用完整、流利的话语表述喜欢的理由。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我喜欢“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我们同学大多没有什么天分,应该多读书,多讨论,多写作,来丰富我们的学习和思想。
师:他不但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还联系到实际生活,很好,,
生:我喜欢“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形象生动,使人更加明白。
生:我喜欢“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它告诉我们,可以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也可以从生活中学到知识。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文章是翻译过来的,又很有哲理,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同学们还有自己尚未理解的问题吗?如果有,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生:怎样理解“惟明智之士用读书”?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
生:说明要把书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生:怎样理解“读书费时过多易惰”?
(生一时冷场)
师:(B)我们要看“易惰”是在什么情况下造成的。请看原文,“易惰”的前提是“费时过多”,说明书读得太慢,便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从而影响读书的效率。
生:“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怎样理解?
师:“吹毛求疵”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看注解,它告诉我们(读):“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再来理解“不能辨异”,就是不能辨别事物的不同之处。连起来,就是说明这些人善于求异,非常细致,需要我们像他们一样辨异,来弥补自己的不善于求异。
生:不能理解“寻章摘句”这句话。我们上课,不就是在寻章摘句吗?
师:(C)上课的“寻章摘句”,是积累,以此来帮助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而不仅仅局限于句子本身。
师:(D)好,现在大家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回味一下大家刚刚提出的问题。
(齐读课文)
以下对划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问非常到位,准确。这一问题中,既明确了阅读的任务,表达基于个性体验的文本理解,更明确了表述的要求。定性与定量的通盘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口头表述更趋规范
B.教师应该先表扬这位学生思维的高质量,再帮助引领。具体解决时,教师紧扣字词。从“易惰”的条件引出结论,既没有先集思广益,发动学生讨论,仅仅流于字的表面意思
C.这里老师较好地回答了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寻章摘句”,较好地处理了学生在阅读文本中遇到的问题
D.通过朗读,既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回顾,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作过渡。在这一阶段中,教师组织学习过程的能力尚待加强
15.阅读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片段),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师:同学们,初学了本文,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梗概,这里涉及几个人物?
生:(异口同声)邹忌、妻、妾、客、齐王。
师:除了主人公,这些人物言语不多,但是由于身份不同,他们的言行表现就肯定有区别。比如,妻和妾说话的口气会有什么不同呢?
(生七嘴八舌,有男生开始嗲声嗲气地模拟,大家哄笑)
师:好,有同学开始不分性别跃跃欲试了?(学生笑,几个同学也不好意思了,停止了怪腔怪调,安静下来)现在各小组可以讨论一下这些人物说话时的心理.分角色朗读一下,注意把握微妙的感情差异。然后小组合作,推荐六位同学分别饰演五个人物和朗读旁白,也可以自告奋勇,毛遂自荐,我们看看表演的效果如何。
(学生活跃起来,开始琢磨人物心理,用各种口气对话,饶有兴趣。老师参与各组讨论,指导朗读。并注意维持全班学生的整体纪律)
师:大家都很认真,也很有表演能力,刚才已经发现了很多“影视新秀”啊!(学生笑)现在呢,我们就来欣赏他们的精彩表演吧。
(几位学生煞有介事地表演开来,尤其是表演齐王的大个男生,表演到位。几分钟的表演不时赢得掌声和笑声)
师:大家说演得好不好?
同学们:(齐喊)好!
师:好在哪里?要说出理由,当个有水平的评论家。这几位演员哪些地方表演得特别好.哪些地方怎样表演会更恰当,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生1:我认为扮演妻妾的两个同学表演很好,把妻子对丈夫的宠爱之情和妾的畏惧拘谨的神情都表现出来了。
生2(扮演邹忌者):我说说我扮演邹忌的感觉吧,如果让我再演一次,我觉得应该再严肃一点。因为说的毕竟是国家大事,虽然他采用了委婉的方法,但态度是很认真,很严肃的。
师:有道理!邹忌果然非同一般,不仅敢于进谏,而且能将齐王说得心悦诚服,现在我们仔细体味一下说话的艺术。
A.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考积极,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B.新颖的教学设计,跳出了文言文教学逐字逐句翻译的老套子。让学生在表演中熟悉了课文
C.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原则
D.虽然教学形式新颖,课堂氛围活跃,但是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也不利于课堂纪律、课堂时问的控制,弊大于利,最好换一个形式授课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题,第16题20分。第17题5分,第18题15分,共40分)
以下是《散步》一课的教学设计,阅读后完成第16题。
一、导入
师: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学生:唉,怎么又是《散步》!
(这是一次县级教学定级达标课,该班已经是第四次讲授《散步》了,学生厌烦的情绪已经暴露了)
教师镇定地微笑着:嘿嘿,确实难为同学们了!可生活中我们经常去散步,而且乐此不疲的哟,或许今天大家跟张老师一起去散步会有不同的滋味呢?
(学生和听课教师一起开心大笑)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老师以充满温情的语气给大家把课文读一遍,同学们边听边感受这份亲情,看课文写的内容是什么)
三、自主合作探究主题
(读一读,说一说,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主题)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齐读:自主初步感悟文本。
3.带问题朗读课文。(提示质疑)
①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分歧)
②“分歧”是怎么解决的?(感知文本内容,紧扣“分歧”,教师善于抓住牵动文本情感内容的一“发”)
师(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不处理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生: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课文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奶奶、爸爸、妈妈。
爸爸:孝顺、有责任。奶奶:慈爱,体谅.妈妈:温柔、孝顺。我:乖巧、懂事。
(学生答案丰富,甚至穿插出了感人情节)
4.体悟写法。像这样通过一件小事去反映一个大的主题,请你给这样一种写法取个名字。
(以小见大)
师:一滴水可以反射阳光。只要用心去感悟生活,再平凡的事情也能够发掘出深厚的主题,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事。然后推荐一个同学给大家说说。
四、质疑、体悟。
课文讲述的故事很平凡,语言也朴素平易。但是这看似平淡的语言却蕴涵着真挚的感情。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进行讨论。
1.题目改为《三代》行不行?
2.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可不可以将顺序调换?
3.课文写一家人散步为什么还要描写景物?(景色美)
4.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情感美)
5.找出对称句,有感情地朗读,以“母爱”为话题,学习用对称句说一句话。(形式美)教师在学生发现、探究问题时相机归纳出文章的“三美”。
五、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是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问题:
16.以上是一位教师有关《散步》一文公开课讲授的课堂实录,仔细阅读后请评析。
下面是一位初中二年级学生的习作,阅读并完成第17~18题。
一杯温温的牛奶让我心动
①我的生命中有这样的温情,这样的爱,我不由的心动了。——题记
②天色越来越暗,微风轻拂在你的身边,陪着你。
③“咚——咚——”沉重的钟声响起了,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夜晚。我抬起疲倦不堪的眼皮,看着窗外那一排排霓虹灯,来来往往的车辆,在我的眼前闪过,眼花撩乱啊!“算了,不想了,还是赶紧写作业吧!”灯光下的我,又在忙碌了。又陷进与数学的“攻坚战”中。
④“女儿,喝杯牛奶吧!”我忽的抬起头,一看,原来是妈妈呀!“咦,妈妈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有睡呀?妈妈轻轻地捏了捏我的鼻子说:“我的宝贝女儿都没有睡呢,我怎么能睡得着呢。”一边说着还一边对我笑着,在灯光的昭射下,我突然惊奇地发现,妈妈乌黑的头发丛中闪铄着油亮油亮的白光.皱纹大叔不知啥时跑到了妈妈的眼角下,我的心不由得一颤。
⑤“快喝吧!凉了就不好喝了。”
⑥“咕咕咕”我端起就喝下,顿时觉得暖意传遍全身。我的心“咚”的跳动了一下。难道这是爱的力量吗?这就是母爱的温度吗?这就是母爱的力量吗?这样的爱其实很多不是吗?只不过……思绪被拉了回来。我再次抬起头望着妈妈,她依然给了我一个爱的微笑。“宝贝,快点写,好早些休息。”妈妈弯着腰微笑着,抬眼望着我,为我而展开的是世界上最美的笑容。
⑦虽然已经是夜晚,虽然我已经疲惫不堪了,但妈妈的一杯温温的牛奶,一个爱的微笑让我从新振作起来,累得睁不开的眼皮突然固定开了,微微的睡意也消失了。所有的激情和动力又一次凝聚到我的血液里,滚烫而执着。
⑧再次打开窗户,风儿把花瓣带向天空,我任由清风吹乱我的发丝,“宝贝,不要累坏身体”“女儿,加油哦!……”这些话语也再次围绕在我的身边,那一刻,我真的心动了,同时,我也长大了不是吗?我想这落花已像母爱一样,传遍了大街小巷。
⑨幸福,就像母亲亲手把温温的牛奶送到你手上的那一刻,白茫茫的,让人忍不住的一口喝下去.却又怕装不下那满满的关心,溢出嘴角,便一口一口地品尝,那里有母亲无私的爱!
问题:
17.请从第③④段中找出两字错别字,从第⑥段中找出一个病句,并分别进行修改。
18.请指出本文存在哪些不足,并为作者提出修改建议。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课文导语
生命是可贵的,但是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绝不仅仅停留于“活着”。当面临生死抉择时,该怎么样做出自己的决定?文中孟子关于“义”的论说,对令人仍不无启迪。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课文是先秦诸子散文。它们产生于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动,针对这种情况,各种流派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阅读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学习本单元要加强诵读,注意把握各篇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它们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1年版)》的相关规定
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后练习
一、背诵全文。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而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而取义”是最高的要求。你的看法呢?与同学们们讨论一下。
二、结合本文及《孟子两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提示:《孟子两章》的课文内容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生情况九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19.回答上述材料中的课后练习第二题。
20.根据上述材料,设计本文的教学目标。
21.请设计本文的教学过程,并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这段文字描写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其作品《巴黎圣母院》中对男主人公之一敲钟人——卡西莫多进行的外貌描写。卡西莫多虽然外貌丑陋,但是他的内心却是高尚的、善良的。
2.【答案】C。解析:C选项中的名句出自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而《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3.C答案1A。解析:“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是“认为……很奇怪”的意思,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项“异”为“认为……很奇怪”。B、D两项的“异”为“奇怪”的意思,是形容词。C项的“异”为“区别、区分”的意思,是动词。
4.【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是描写春天的景色,D项“黄梅雨”是夏天才会出现的情景,所以选择D项。
5.【答案】D。解析:第(4)句是反复的修辞手法,达到强调的目的。故D项错误,当选。
6.【答案】A。解析:“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借”,今义与“真”相对,而不是名词活用,故A错误。
7.【答案】C。解析:将诗歌与散文进行比较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A项正确;让学生找出两者的联系.换句话说就是找出两者共同含有的内容(都写到三峡夏天水流速度快,猿啼连续不断),B项正确;诗歌作为补充材料,进行纵向比较阅读,有利于拓宽阅读范围,D项正确。C项中“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题干中并未体现,表述错误。故当选。
8.【答案】D。
9.【答案】C。解析:该老师的做法维护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避免了枯燥的、一言堂的课堂形式,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较好范例。
10.【答案】B。解析:让学生描述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A项正确;该题没有体现“合作”的学习方式,故B项错误;让学生描述小动物,是可以成为写作课的素材,C项正确;让学生根据兴趣任选一项。赋予学生自己选择作业的权利,营造出民主的学习氛围,D项正确。
11.【答案】A。
12.【答案】C。解析:作业二:训练学生写解说词的能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要去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提高了综合能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在一定程度了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提高与能力的进步,并不耽误学业。
13.【答案】B。解析:让学生找出自己赞美桥的词语、诗句,既调动了他们原来的词汇积累,又为下面进行对比借鉴引入课文作了铺垫,故B项描述错误,当选。D项具有一定迷惑性,虽然教师规定学生尽量用课文原话回答,但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给予学生切切实实读课文、感知语言的机会,也就是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描述正确。
14.【答案】C。解析:C项这里,教师没有很好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把“寻章摘旬”与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进行比较性阅读,激发学生的思维冲动,组织小组合作,使他们在温习旧知的同时,进行深度交流、争鸣,并形成更深的认知。也就是说,我们教师要关注课堂上即时生成的资源,有效加以利用,使它升值。D项教师的结尾有些仓促,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尊重学生体验是对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是对的,但应该有详有略,张弛有道。比如选择诸如“读史使人明智……”等名句,读一读,填填词语,讲一讲,然后再背一背,当场内化,可能效果会更好。
15.【答案】D。解析:从学生们表演后的发言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教学设计已经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特点有了很好的了解,且能够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是值得肯定的教学形式,故D项错误,当选。
 
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这堂课可以说是一堂情感勃发的感悟课,也可以说是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开放课,“大气”充满课堂:
①教者灵活的教育机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料之外的细节,是检验教者自身素质的舞台,处理不好,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抵抗情绪,影响课堂,也有损于教者自身形象。如学生面对重复的教学内容发出“唉,怎么又是《散步》”的厌烦情绪,教者镇定而微笑的“难为同学们”“不同的滋味哦”,巧妙高明!
②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学生首先接触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学生生活在生活世界之中.而不是生活在科学世界之中。课程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案例关照学生的生活,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讲述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感人的生活小事.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使思维活动多元化。
③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三者水乳交融,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质疑问难,并发表独立的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再表达。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共同探讨,它不仅能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情感的体验、个性的张扬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④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新课程所确定的培养目标和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教者组织学生对课文的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尤其是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发现体悟到的“三美”,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学生自主活动的成功。
17.【参考答案】
错别字:第③段中“嘹”改为“缭”;第④段“昭”改为“照”。
病句:第⑥段中“她依然给了我一个爱的微笑”改为“妈妈微笑着看着我,眼睛里全是关爱”。
18.【参考答案】
本文的选材比较常规,如果想要出新,就需要加入必要的环境描写,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文笔更加流畅。只从喝一杯牛奶中就感受到母爱,内容略显单薄,应该再加叙一段母亲平时照顾“我”的情景,这样内容就会充实。更加有力的凸显主题。另外,作者要注意词语和语句的锤炼,如“妈妈乌黑的头发丛中闪烁着油亮油亮的白光”和“皱纹大叔不知啥时跑到了妈妈的眼角下”,建议在平时的阅读中,多看一下优秀的写人抒情范文,学习作品中表情达意的方式,以及遣词造句的选择,注意素材的积累。
第②段:天色越来越暗,微风轻拂在你的身边,陪着你。改为:天色越来越暗,阳台上的月季花眨着瞌睡的眼,无精打采。修改原因:下文要讲述的是作者疲惫地写着作业,“微风轻拂”显然不符合语境。
第⑨段:幸福,就像母亲亲手把温温的牛奶送到你手上的那一刻,白茫茫的,让人忍不住的一口喝下去,却又怕装不下那满满的关心,溢出嘴角,便一口一口地品尝,那里有母亲无私的爱!
改为:打开窗户,我任由清风吹乱我的发丝,“宝贝,不要累坏身体~女儿,加油哦!……”这些话语又萦绕在我的耳边,那一刻,我真的心动了,幸福,就像母亲亲手把温温的牛奶送到你手上的那一刻,香甜香甜的,让人忍不住地想一口喝下去,却又怕装不下那满满的关心,溢出嘴角,便一口一口地品尝,那里有母亲无私的爱!
风儿把花瓣带向天空。我想这落花已像母爱一样,传遍了大街小巷。
修改原因:本文的结尾略显单薄,没有很好地凸显出题目,故对结尾进行了润色。呼应主题,升华感情,花瓣和落花与第②段修改后的“月季花”相衬。
 
三、教学设计题
19.【参考答案】
(1)孟子有“好辩”之称。在他的文章中也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
①善于抓住对方心理,因势利导,诱其就范。②采用迂回战术,先设好圈套,让对方钻进去,然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③先通过设问,使对方暴露其理论弱点,当找到突破口之后,再发动猛烈反击。④孟子还有些正面的议论,能够围绕中心观点,严谨细密地展开论述。如《天时地不如地利》《鱼我所欲也》等。
(2)感情充沛,气势强劲,生动体现了作者的鲜明个性,具有强烈的救世责任感。
(3)善用譬喻见长,比喻和寓言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平易通俗而又发人深省。如揠苗助长缘木求鱼等。
(4)语言浅显自然又明快畅达。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有口语特点,又带有强烈的感情和气势。
20.【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引导学生与作品、作者对话,理解作者的思想,思考现代人生。引领着学生们走进作品,与作者、作品进行多角度的对话,从而真正意义上理解作者的思想,理解作品的主题。
②思考在我们面临许多重要抉择的时候,应做出正确的选择,要以“义”为重。
过程与方法:
①强化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语。
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首先可让学生自主学习文本,去发现一些他们自己认为值得探究
的问题,并做一定的探究。之后。把自己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与小组同学或全班同学合作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巩固已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充分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舍生取义的道理。思考:当一个人面临生死抉择时,应该做出怎样的决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1.【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疏通课文大意,找出疑难之处,留待课堂解决。
2.默读课文,基本断句准确。
3.教师推荐网站,了解孟子。
二、激趣导入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打消畏难情绪。
1.由一二位同学讲一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对织”。
2.归纳至今为人们所乐于运用的孟子名言。如: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孟子》还留下了很多有生命力的成语,抢答说出哪些熟悉的成语是出自《孟子》的。例:专心致志、与人为善、舍己为人、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等。
4.课文涉及的孟子的名言是哪一句.蕴含的成语是什么?
“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
三、整体感知
1.教师和学生一起以不同的方式默读、朗读课文。
①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引发质疑。
②在梳理过程中对重点实词如“欲”“得兼”“莫”“由是”“与”“蹴”“万钟”,要特别关注。
③对文中出现的五个通假字进行归纳整理。
④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对称句和排比句,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2.教师以若干问题带动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①孟子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②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③请两三个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④作者为证明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四、深入探究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 命和亿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在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为什么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只是一种假设,可以鱼和熊掌都得到,可以生命和义都不舍弃,只是假设当你在遇到两者中必取其一的时候。你当作怎样的选择的问题。
3.“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恶”分别指哪些事情?
五、拓展探究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舍生取义”的含义是什么?
2.孟轲所说的“义”有它特定的阶级内容,是儒家提倡的忠君、孝亲、尊长等一套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秩序,提倡重“义”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
3.课文第二段内容隐含一个什么典故?可以用我们搜集的哪句孟子名言来印证?
4.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六、延伸拓展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一言,警醒几千年。多少仁人志士追随着“取义”之路,开拓了一条精忠之道。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的屈原,终因遭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汩罗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文天祥,被囚禁狱中宁死不屈,舍身取义,留名千古;鲁迅以笔代枪,在文坛掀起千层浪,留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动人诗句。
对于今天的我们,亲历生与义的重大抉择也许很难得,但我们的人生不乏选择。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
七、推荐欣赏
1.2002年“全国大专辩论会”——中山大学VS电子科技大学(正其义是否谋其利)
2.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心灵的选择》《倾听心灵的钟声》《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3.电影《生死抉择》中市长李高成最后的演讲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