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题干及A、B、D中句子,使用的都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的则是对文的修辞手法。故C项当选。
2.【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诗句和A、B、D三项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C项表达的是诗人对妻子的思念。
3.【答案】C。解析:古汉语中,介宾短语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就叫做介宾短语后置。根据定义可知,答案选C。
4.【答案】D。解析:A项中“徧”同“遍”,意为遍及;13项中“惠”同“慧”,意为聪明;C项中“亡”同“无”,意为没有。
5.【答案】D。解析: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通常是因为思考受到了阻滞,如果教师不进行及对解答,而再让学生去思考,也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的,故A、B错误。C项没有从根本上回答学生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D。
6.【答案】B。解析:《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A、C、D三项的作品选自《格林童话》。
7.【答案】C。
8.【答案】D。解析:在语文教学的设疑和提问,学生回答正确要予以肯定,回答不正确,老师要进行引导,得出正确答案,不能置之不理。
9.【答案】B。解析: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力求富于开放性和弹性。
10.【答案】A。解析: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11.【答案】B。解析: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不意味着整个课堂全以学生为主,教师必须在课堂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12.【答案】D。解析:问答法也叫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题干中教师通过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故属于问答法。
13.【答案】B。解析:对课文情感态度的把握只是课文教学难点的一个方面,并非所有课文都是以情感体验为教学难点。
14.【答案】C。解析:教师该练习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在分析人物从天才变愚钝的原因中,领悟文章揭示的劝学的主旨。探究出学习的重要性。
15.【答案】D。解析:遇到学生对文章内容有自己的见解或是有疑问时,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而不是压制学生的思维。
三、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也可以另外圈点几个精彩的句子进行分析、体味)。
1.(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一处用“排”,一处用“摸”,意味有什么不同?)
2.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捞”字显示了问话人怎样的口吻?“笼”字又揭示了孔乙己怎样的心态?)
3.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四、对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多种看法:有的说他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有的说是冷酷无情的社会害了他,有的说也要归咎于他自己的不争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同学们探讨一下。
学生情况
九年级.班额50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19.请评析第③自然段,分析文中对孔乙己细致的肖像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
(不少于150字)
20.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21.请为本课文设计一段导人语。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