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六、说设计
1.情景导入初读课文
首先,指导学生进入网站主页。主页以动态的形式展示黄河及黄河流域的图片,同时配以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对黄河产生直观的印象、 美的感受。并通过滚动字幕介绍“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当学生还沉浸 在黄河的美丽风光时,再出现一组黄河洪水泛滥,引出“黄河变了,它是怎样变的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带着疑问,点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 悟,理清文章条理,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2.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以“任务驱动”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进入“学习辅导区”。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和要求、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步骤地、有选择地自 主学习。抓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等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欣赏视频、动画,聆 听音频信息、查看文本材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呈现任务拓展延伸
课文就黄河变化的前因、后果及相关知识点到即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犹未尽。因此,我们应抓住学生余兴未了这一有利时机将教材的内容向课外延伸、拓展, 充分利用校园网、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对信息进行检索、筛选和处理,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精 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读写要求:
(1)阅读课文后,写出自己学习后的真实感受和学习后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讨论区发表。
(2)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作为研究方向,与其他同学交流,并成立一个学习小组。
(3)根据研究主题,自主查阅学习资源库中的资料,完成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电子文稿。
这组富于创造性的学习任务,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了。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辅助学生分组自选主题,自主构建读写框架。
4.筛选整理制作文稿
根据自主构建的读写框架,指导学生进入网站的“学习资源库”,自由选择学习方式:或通过文本、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料的目录进行检索,或欣赏视频资料,或 聆听音频信息,或输入关键字进行模糊查找……筛选一系列相同主题的文本、音频、视频资料进行阅读。资料收集完毕,学习课文写作方法,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 通过小组的协作交流,把收集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简报。
学生在分组协商制作文稿时,教师则通过主控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监控,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实现个别教学。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 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充分发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通过人机对话,提高了阅读写作能力。
5.成果展示作品评价
展示评价作品,是知识的汇集、共享过程,学生的获得远远超过个人所能及的知识,是信息的深度加工。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放在“作品展示区”展示,极大调动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可采取小组自评,师生点评的方式。在评价过程中,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对不足之处加以补充,以便围绕主题重组材料,修 改文稿结构、语句、版面设计等。
6.延伸课外网上交流
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昂的学习激情,不能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中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我还在微型网站上设计了一个讨论站点,组织学生进行网上交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保护母亲河”、“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专题讨论。
七、说板书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变化过程
变化原因治理方案
水土流失摇篮合理规划
人为破坏祸河修筑水利
保护母亲河保护大自然
通过以上的板书设计,我们可以理出文章的脉络:科学家从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中,寻找出治理黄河的方案;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水土的流失、人为的破坏 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祸河通过合理规划、兴修水利,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由此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八、说小结
网络环境下,语文学科阅读写作教学发生的变化表现为:教师由知识的传授着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交流讨论的组织者;传统的阅读与写 作各自为政的局面转变为在与网络对话中初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具有明显互联网时代特征的网络教学……防 止两个极端:一是教师只顾对着电脑讲,忽略学生动手动脑,使网络教学流于形式;二是“放任自流”,会导致语文课成为上网课。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资格证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热门课程:幼师笔试精品课程 | 小学笔试标准课程 | 中学笔试标准课程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337331076 |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