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引入新课 

1、出示引例1:(投影片显示)

一艘轮船由A码头出发,朝正东方向行驶3千米至C处,然后朝正北方向行驶2千米至B处,问A、B相距多少千米? 

 2、提出问题:⑴已知一个数要求这个数的平方,该如何求? 

⑵已知一个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又该如何求? 

⑶符合这样条件的数有几个?该如何表示?       (依据己有的知识经验估计学生会回答------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 

思考,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 

复习己学知识 

复习乘方运算法则。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诱发学生寻找解题途径。 

交流对话 

探索新知 引例2:(投影片显示) 

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4cm2,求它的边长。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  

 强调指出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边长的值。 

总结: 

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用式子来表示就应是:已知x2=a,求x的值。这和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求一个已知数的平方正好相反。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就须在数学上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平方根。 

引导学生举例。 

简要介绍数的产生与发展。    思考、发现: 

逆用乘方运算。深入探究,如设一边长为xcm,依题意有x2=4,∵22=4,(-2)2=4

∴满足x2=4的x的值可以是2,也可以是-2,但正方形的边长不能是负数,∴x=2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cm。 

归纳总结得出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 

理解并会表示平方根 

举例。 

了解     培养学生用逆向思维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中蕴涵着的一些相互联系的量(面积与边长),再通过设未知数,从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与乘方运算问题,体验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 

使学生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巩固平方根概念 

突出教学重点 

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