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理解性提问。这类提问是用来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提问方式,多用于某个概念、原理讲解之后,或学期课程结束之后。

  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重新组合,对学习材料进行内化处理,组织语言然后表达出来,因此,理解性提问是较高级的 提问。学生通过对事实、概念、规则等的描述、比较、解释,究其本质特征,从而达到对学习内容作更深入的理解。在理解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请 你用自己的话叙述、阐述、比较、对照、解释等。理解提问一般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级,一般理解。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例如,你能叙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吗?你能说说根毛吸水的过程吗?

  第二级,深入理解。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以便了解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例如,你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如何理解的?你对生物的适应性是如何理解的?

  第三级,对比理解。是指对事实、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例如,三大遗传规律有那些区别和联系?存在于三者中的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3)应用性提问。这类提问是检查学生把所学概念、规则和原理等知识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提问方式。在应用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应用、运用、分类、分辨、选择、举例等。例如,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起因。

  2.高级认知提问

  高级认知提问是在学生的内心引起新知识的问题。通常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学生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概括等组织加 工,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判断时,主要根据提问的意图,判断答案是否有道理、有无独创,或者在几个答案中比较哪一个更好些。包括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 问、评价性提问三种:

  (1)分析性提问。这类提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知识结构因素,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事件的前因后果,最后得出结论的提问方式。学生必须能辨别问 题所包含的条件、原因和结果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仅靠记忆并不能回答这类提问,必须通过认真的思考,对材料进行加工、组织,寻找根据,进行解释和鉴别才 能解决问题。这类提问多用于分析事物的构成要素、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原理等方面。在分析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为什么、哪些因素、什么原理、什 么关系、得出结论、论证、证明、分析等。

  (2)综合性提问。在进行综合性提问时,教师需要学会分析综合与推理想象两方面。

  ①分析综合,是要求学生对已有材料进行分析,从分析中得出结论。例如,森林对人类有什么意义?破坏森林会造成什么后果?这就要求分析树木的光合 作用能给人类提供氧气,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根对于土壤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从而预见到破坏森林可能给人类带来的恶果。

  ②推理想象,是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事实推理,想象可能的结论,也就是由已知推未知。比如知道亲本的基因型来推断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综合提问的表达形式一般如下:根据……你能想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吗?为了……我们应该……?如果……会出现什么结果?

  (3)评价性提问。这类提问是一种要求学生运用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方法、资料等作出价值判断,或者进行比较和选择的一种提问方式。评论性 提问,需要运用所学内容和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并融进自己的思想感受和价值观念,进行独立思考,才能回答。它要求学生能提出个人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价值 观,是最高水平的提问。在评价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判断、评价、证明、你对……有什么看法等。例如,通过《项链》这篇文章的学习,你怎样看 待法国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你怎样看待少女贞德的牺牲精神?你是赞成这个结论还是反对这个结论?原因是什么?

  (二)根据提问技巧分类

  提问类型主要包括下面四种类型:

  1.诱导提问

  这类型的提问是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开展定向思维的提问。一般在某个新课题的起始阶段,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定向思维,常常使用这一类型的提问,或为学生营造某种学习氛围,又或是将学生的注意集中到某一特定内容。

  2.疏导提问

  这类型的提问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思路受阻或是偏离正确方向时,教师进行点拨、疏导的提问。

  3.台阶提问

  这类型的提问是将一组提问由简到繁、由浅人深地排列得像阶梯一样,引导学生一阶一阶地攀登,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提问。设计这种类型的提问,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规律。

  4.迂回提问

  这类型提问也称作“曲问”,即为解决一个问题,折绕地提出另外一个或另几个问题的提问,这种类型的提问意在增加思维强度,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二、提问的方法与技能

  3.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

  在设计问题时,要融情于问,具有启发性。例如,“养花都需要什么条件?”这样的问题就不如改为“给你一粒花籽,为了能让它开出美丽的花朵,你需要为它创造哪些条件呢?”回答这种问题不仅需要记忆,还需要分析、对比、归纳、综合的能力,无疑会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

  在设计提问时,教师最好能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提出问题。对于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教师要不落俗套,善于变换提问角度,设计精巧、生动有趣的提 问,让学生听后有新鲜感,刺激学生的探究欲。例如,学习“热传递”时,可提这样一个问题:“把包着同种纸的木棒和铁棒,同时放在火上烧,问哪个棒上的纸先 燃?”木棒、铁棒、纸、火都是学生熟悉的物体,但在这里将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学生仍有新鲜感,仍会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5.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针对性地设问要求:问题的难易要适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面向全体学生,使多数学生参与其中,适当兼顾“两头”,并考虑某些特殊学生的个性特点。

  6.问题设计要有顺序性

  即按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的原则对问题进行设计,先提认知理解性问题,然后是分析综合性问题,最后是创设评价性问题。这样安排提问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教学活动层层深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7.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就是指问题的条件、结论、方法或者过程开放。由于问题开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思考和想象可能的情况,问题的设计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并继续探索学习下去。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得到培养。

  8.问题设计要有挑战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简单地就能得出答案,而是要经过探讨、合作、思维,最终得到解决。问题要落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内,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 间,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发出挑战。让学生感觉到问题很熟悉,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又无法解决,学生必须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要求学 生进行合作学习,经过讨论协商,再加上教师的启发、点拨、提示,最后完成这一问题的认识,而且有的同学还能提出比较新异的想法。

  9.问题设计要有探索性

  探索性的问题注重对过程与方法的研究,给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学习氛围,这类问题的设计要使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使学生思 维产生火花,同时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探索性的问题能让学生思考,学生需要调动已学过的知识,并且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还需要合作学习、交流,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教学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探索性原则。

  10.问题设计要有生成性

  生成性的问题就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 知状态。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而培养问题意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就 是设计能生成问题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用教师的问题引出学生的问题。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它就能引发了学生的一连串问题,这就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提问要讲究时机

  教学视角是课堂选择提问时机的重要依据。提问的时机一旦迎合了教学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则选准了“最佳时机”。

  1.根据教学进程恰当把握

  教学进程是把握提问时机的决策因素。教师可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时机包括:当教学到达教材的关键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疑难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精华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矛盾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深奥处时等。

  2.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的心理状态来加以把握

  学生的心理状态多种多样,如当学生思维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疑惑不解、一筹莫展时;当学生胡思乱想、精力分散时;当学生有所感悟、心情振奋、跃跃欲试时……

  总之,提问时机要把握恰当,做到当问时则问,善于捕捉学生的“愤悱”状态,在学生“心欲知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不失时机地用问题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寻找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三)提问要注意态度

  教师向学生提问时的态度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1.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

  提问要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也可以制造适度的紧张气氛,以提醒学生注意,但不要用强制性的语气和态度提问。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消除学生过度紧张的心理,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问题的回答,大胆发言。

  2.教师在提问时要保持谦逊和善的态度

  提问时教师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以及与学生的距离、在教室内的位置等,都应使学生感到信赖和鼓舞'而不能表现出不耐烦、训斥、责难的态度,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回避、抵触的情绪,阻碍问题的解决。

  3.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回答

  对一时回答不出的学生要适当等待,启发鼓励;对错误的或冗长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更不要训斥学生;对不作回答的学生不要批评、惩罚,应让他们听别人的回答。

  4.教师要正确对待提问的意外

  有些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出乎意料,教师可能对这种意外的答案是否正确没有把握,无法及时应对处理。此时,教师切不可妄作评判,而应实事求是地 向学生说明,待思考清楚后再告诉学生或与学生一起研究。当学生纠正教师的错误回答时,教师应该态度诚恳、虚心接受,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

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资格证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线上报名

2015中小幼教师资格证考试专用教材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