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五)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1.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与答疑、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实施要求:
(六)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七)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1. 全面发展的教学观:(1)重结论更应重过程;(2)关注学科更应关注人: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 交往互动的教学观;3. 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十一、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及其作用
1.教育评价的内涵:客观描述、价值判断、增值探索
2.教育评价的作用: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教学作用
(二)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1.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3)实证化评价和人文式评价;(4)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2.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1)客观题评价法与主观题评价法;(2)表现性测验评价;(3)评定量表评价法;(4)行为检核表评价法;(5)同伴评定和轶事记录评价法;(6)成长记录评价法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
1.在评价指导思想与根本目的上,强调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2.在评价功能上,强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3. 在评价类型上,强调实施形成性评价;4、在评价方法上,强调采用绝对评价法
十二、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一)德育及其意义
1.德育的概念:教育者依据特定的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2.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条件和保证。
(二)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1.德育的目标:
我国中学德育的目标包括:一是思想品德规范方面: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他人,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遵守公民道德,有基本的民主意识和法则观念, 相信科学,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的精神;二是思想品德心理方面:使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得 到良好的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自尊乐观,具有一定的自制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三是思想道德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认识能力,具有良好的 道德情感体验能力,具有道德选择,判断和行为能力
2.德育的内容:(1)爱国注意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3)劳动教育;(4)民主与法制和纪律教育;(5)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6)理想教育;(7)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
1.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4.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四)德育原则及其应用
德育的原则:1. 导向型原则;2. 疏导性原则;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 因材施教原则;6. 知行统一原则;7.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8.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五)德育方法及其应用
常用的德育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六)德育的途径
德育的途径:1. 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2.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 劳动;4.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5. 班主任工作
(七)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