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要求:(1)树立新型的师生观;(2)建立教师威信;(3)善于同学生交往;(4)发扬教育民主

3.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2)通过课外活动;(3)通过校外活动

4.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方法:(1)转变学生角色;(2)转变教师角色;(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5.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合作式的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的反映,同时它也是对学校中师生关系规律的正确认识和自觉应用,它有以下特点:(1)爱生尊师,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九、课程

(一)课程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因素

1.课程的内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课时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2.课程的意义:

3.课程的类型:(1)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2)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3)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4)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

4.制约课程的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二)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1.课程标准的意义:(1)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的要求和具体规 格;(2)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3)学校、教师应透彻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精神,按照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落实教学;(4)课程标准是衡量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2.新课程标准的功能:(1)指导教材编写;(2)指导教学;1)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2)指导教师组织教学;3)指导课程评价

3.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1)前沿: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2)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内容标准——内容领域及行为目标;(4)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5)附录——术语解释、案例

(三)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1.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 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 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2.新课程结构的特征:(1)课程结构的均衡 性;(2)课程结构的综合性;(3)课程结构的选择性

(四)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 课程资源的特点:开放性、价值潜在性、多质性

2.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共享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

十、教学

(一)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1.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

2.教学的任务:(1)传授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5)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

1.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有领导的认识

2.教学过程的规律:(1)教学相长性规律;(2)教学发展性规律;(3)教学教育性规律

(三)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应用: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四)教学方法及其应用

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