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课程基本概念

——国内和西方的代表性观点

(一)课程即教学科目

(二)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三)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四)课程即学习经验

(五)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六)课程即社会改造

课程基本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课程即“课业及进程”

课程的定义

广义: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综合。

或者:为了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内容、目的、范围、份量、进程的总和,包括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狭义:某一门具体学科。

二、课程理论流派

(一)赫尔巴特主义课程理论

1、道德与兴趣的教育目的观

2、学科课程形态

自然、物理、化学等

3、提出并实践了科目主题中心整合法

4、五段教学法

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

(二)进步主义课程理论(杜威)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儿童发展

2、课程的实质是经验

3、社会活动是课程的中心

4、以活动为课程的基本形态

(三)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布鲁纳)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

2、一个大胆的假设

任何学科都能够采用在智育上正确的方式,有效的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3、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

4、重视培养儿童的直觉思维

5、提倡发现学习法

6、开发螺旋型课程

(四)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

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whole man)

3、平行课程和并行课程

4、组织意义学习

(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1、“工具理性还原”的人性主张

2、建构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3、整体心灵的培育

4、课程开放性的建构

5、整合课程形态的孕育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