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6、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价值和金属货币价值两个因素,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2)流通手段:货币象征性的存在,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3)贮藏手段: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4)支付手段:解决缺乏现金,促进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但是增大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5)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7、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的货币量由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来决定。

8、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

(2)商品的价格水平

(3)货币流通速度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赊卖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纸币是价值的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职能,其流通是以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为基础。

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价格固然要以商品价值为基础,价格主要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10、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一定时期内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总价格和总价值应是大体相等。

(2)商品价格上下波动是受到其价值制约的,既不能无限上涨,也不是无限的下跌。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