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

(1)使用价值(自然属性):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没有价值

(2)价值(社会属性和本质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作为价值,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是可以比较的,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劳动的二重性:

(1)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质不同,量无法比较

(2)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只存在量的差别。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者的矛盾统一关系:

统一:二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矛盾:(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

(2)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

(3)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4)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4、商品的价值量概念: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是商品的社会价值,商品价值量是商品交换的依据。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价值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货币的产生过程:

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