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11.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是( )。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图式
答案:B。解析:命题是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用来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状态,通常由一个关系和一个以上论题组成,关系限制论题。
12.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
A.建构学习论
B.结构学习论
C.认识学习论
D.联结学习论
答案:A 。解析: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由此可知,题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学习论。
13.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实践活动影响
答案:A。解析: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现象。它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大部分 感觉都有适应现象。感觉适应是剩弊兼具的一种心理现象。一方面,感觉适应可以使个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敏锐度降低,从而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另一方面,由于 对刺激敏锐度的降低,可能导致个体警惕性的丧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4.小李在练习“国标”时,老师告诉小李右手抬起的高度不到位,这种反馈属于( )。
A.非建议反馈
B.内在反馈
C.延缓的反馈
D.外在反馈
答案:D 。解析:外在反馈是反馈方式的一种,外在反馈是通过对行为结果的知悉而实现的反馈,而内在反馈是通过内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而实现的反馈。“国标”老师告诉小李右手抬起的高度不到位属于外在反馈。
15.婴儿打过几次针,看见白衣人就会有躲避或啼哭的反应,这是一种( )。
A.非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生来的反射
答案:C 。解析:婴儿依据事物信号进行应变的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
16.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 是( )。
A.场依存型
B.发散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答案:D。解析:沉思型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这种学生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作反应,他们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
17.“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提出的。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答案:B。解析:教学过程最优化是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习成绩不佳 的现象,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 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18.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答案:B。解析: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盼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19.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答案:C。解析: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由题干中的“测量工具”、“测定”、“鉴别”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心理测验的方法。
20.按照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负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答案:A。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学习迁 移可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学习迁移可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的方向不同,学习迁移可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