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知道北伐战争的过程,分析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分析《北伐战争示意图》了解北伐的斗争对象、进军路线,提析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北伐战争,感受孙中山为了救国和革命、与时俱进、奋斗一生的崇高精神,体会先辈们以国家前途和民族大义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国共合作的实现。

【难点】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生活实例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新闻导入新课: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领导人的首次历史性握手,有人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那么,同学们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你了解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呢?又有何意义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学习这个问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为什么能实现呢?

学生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受失败,特别是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之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感必须改组国民党。

教师设疑: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呢?合作方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合作方式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

教师继补充讲解: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进行的明确,因此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过渡: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北伐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呢?

(二)北伐战争

教师在多媒体播放《建国大业》中有关北伐战争的片段,设问:北伐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观看后回答: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势力。

教师出示《北伐战争示意图》,提问:北伐的的经过和结果如何?

学生概括:北伐军很快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但在后期,蒋介石在国内外反动势力支持下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建立起“国民政府”,与汪精卫建立的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

教师补充讲解:在革命的紧要关头,陈独秀仍然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的领导权。随后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不久宁汉合流。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三)国民大革命失败的认识

教师安排学生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给学生5分钟时间,提问: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教训?

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

1.原因:蒋介石与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只掌握有一小部分武装,还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力量弱小。

2.教训: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要建立起巩固的工农联盟;必须重视武装斗争,建立党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2.作业:国共合作破裂后,共产党今后如何拿起武器反抗国民党的统治?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