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真题资料及报考疑问请加老师微信66746005,或点击这里在线咨询
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A
5.A
6.C
7.C
8.D
9.C
12.B
13.C
14.D
15.A
16.A
17.D
18.D
19.B
20.B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①导向功能②诊断功能③调节功能④激励功能⑤管理功能⑥发展功能⑦甄别功能⑧鉴定功能
22.[参考答案]
①政治教育②思想教育③道德教育④法制教育⑤心理健康教育
23.[参考答案]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 S-R。桑代克认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建立的。
桑代克根据实验的结果,总结出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规律:
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当学习者有准备且可以进行活动,则会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能活动则感到烦恼;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
2.练习律: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则会减弱。
3.效果律:指“刺激一反应”的联结可因满意的而加强,也可因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 可以从教师示范者角色、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陶治法的运用等方面对老师进行评价。
(2) 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 方向性原则、全面管理原则、自主参与原则、教管结合原则、全员激励原则、平行管理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协调一致原则。
25.缺
四、教学设计题
26.语文
[参考答案]
(1)《赵州桥》这篇小学语文课文的写作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描写细腻生动:文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赵州桥的宏伟和壮丽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桥梁的巨大和威严;
带有感叹和夸张:作者通过感叹和夸张的手法,将赵州桥形容得非常壮丽、神奇,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运用对比和排比: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和排比的手法,使得文中的比喻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注重节奏和韵律:文中的语言节奏明快,韵律优美通过连续反复的用词和句式,增加了整篇文章的节秦感和感染力。
(2)1.理解和掌握《赵州桥》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
2.正确理解和运用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宏伟建筑的欣赏和情感体验。
(3)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向学生介绍《赵州桥》这篇小学语文课文并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赵州桥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及了解文章大概意思学生自主阅读全文《赵州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的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情感表达。
解释比喻和修辞手法的概念,并通过具体例子展示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让学生分组合作,找出文中其他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并共享给其他小组。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比喻和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并培养他们发现和分析文本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的能力。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新描述赵州桥的壮丽景象并让他们挑选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描述和选出的金句,并进行全班讨论和点评。
[设计意图]提供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赵州桥,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分享能力,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所传递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绘画、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对赵州桥的情感和观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赵州桥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并提供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表达加深对赵州桥的情感体验和认同感。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给您做全方位的教师考试规划,还有免费资料赠送。
免费做题:点击下载题库APP(免费做题,免费视频,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