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对于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而国民政府对日本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二、谈谈你对“一二·九”运动的认识。
【参考答案】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的反蒋抗日爱国运动。
1935年下半年,华北地区危机加深。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北平爱国学生数千人,于12月9日举行请愿示威游行,高喊“反对华北自治运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16日,学生和市民1万余人,再次集会游行,学生的游行队伍又遭到军警的镇压。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迅速影响全国各地,扩大成了全国各阶层人民声势浩大的爱国反日浪潮。
“一二·九”运动对进一步唤起民众,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实现抗战,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三、简述你对“华北自治运动”的了解。
【参考答案】
1935年上半年,日本通过与国民政府签订“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使冀察两省与平津两市“特殊化”,将中央军、国民党党部驱逐出冀察和平津地区。1935年下半年,日本又企图将华北“傀儡化”,并以此为目标开展了“华北自治运动”,又称“华北工作”。这一运动的目的,是制造“自治”政权,使华北五省(河北、山东、山西、绥远、察哈尔)脱离国民政府的统治,成为“满洲国”化的特殊地区。
1935年7月22日,多田骏接替梅津美治郎担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之后着手使“华北自治运动”进入实施阶段。日本侵入华北,触动了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根本利益,国民党内反对对日妥协的势力在增长。蒋介石也以较为强硬的态度同日方谈判。
1935年11月23日,殷汝耕在天津与土肥原密谋后,决定宣布停战地区自治。12月25日,股汝耕有恃无恐地宣布将“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改组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并担任政务长官。这是日本在华北扶植的第一个傀儡政权,从此冀东沦于日本侵略者之手。“华北自治运动”的发生和推进,是华北危机的重要标志之一,成为“一二·九”运动的重要导火索。
四、简述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它们之间不可分割,是过程与结果的结合,是知、行、意的统一。
首先,知识与能力是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也是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知识与技能,是学习的基本内容;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
其次,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依赖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将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产生深刻影响。
再次,过程与方法是三维目标互相融合为一个整体的黏合剂,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通过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既可着眼于知识与技能是如何得到的过程,又可学会如何去获得这种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过程中,既可落实知识与技能,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又可孕育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三个目标维度之间是有机联系的。情感目标都具有认知成分,人们也可以从认知目标中找到情感成分。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是在过程与方法中进行的,并通过这一过程获得方法、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发展能力;反之,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和方法的形成与发展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总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目标体系,它们应该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中整体实现。
更多真题及资料请加负责老师微信66746005领取
五、中学教师如何正确使用中学历史教科书?
【参考答案】
1.基于阅读的理解
(1)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历史教科书。
(2)以单元为单位阅读教科书。
(3)仔细阅读每课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基于教学重点的拓展学习
通过阅读和理解教科书的过程,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可以指定合理的学习方案,并且对教科书学习顺序进行调整,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扩大阅读范围,寻求更多更适用的教学材料。
3.基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依靠学科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首先是以教科书为蓝本的。因此,教科书能否发挥作用,也是教师需要在刺激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教科书,使其发挥作用。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