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简要谈谈你对二月革命的认识。
【参考答案】
1917年俄历2月,由俄国工人发起的反战和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战使俄国国内矛盾激化,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工人举行罢工,并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转变为武装起义。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彻底覆灭。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联合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简述《四月提纲》发表的背景和意义。
【参考答案】
背景:1917年4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会议上作的报告的提纲,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这是列宁在沙皇制度被推翻、俄国国内两个政权并存、布尔什维克党内迫切需要制订新的正确的革命路线的情况下作的。
意义:《提纲》回答了俄国革命的政权、任务和方式等问题,制订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有哪些?
【参考答案】
从性质上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从对俄国来说,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从国际上来说,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更多真题及资料请加负责老师微信66746005领取
四、在历史教学中,应从哪几个方面对学情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学生的年龄特点
分析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擅长感性学习还是理性学习、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的特点。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学生的学习能力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4.学生的学习风格
班级整体学习风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五、简述教材分析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参考答案】
1.仔细研读课程标准
课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等。因此,在分析教材时应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的要求为目的。认真研读课标是正确进行教材分析的前提。
2.通读教材整体内容
(1)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和内容的逻辑关系
分析本段教材对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表现方式和程序,研究素材、例证、练习和知识、技能穿插编排的意图,从中领悟出教材提供的教与学的过程和方法,明确教材的思路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要分析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育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此作为理解教材的一个重要方面和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2)明确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要有单元主题意识,明确教学内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掌握新旧知识、技能的联系,是搞好新知识、技能教学和实现知识系统的重要环节。教学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中的新知识和前后教材中知识的联系,发掘新知识、技能的“生长点”,实现知识、技能的正迁移。还要分析教材中心内容和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不断将新知识归纳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努力构成各种知识、技能的网络,从全局上更好地把握和使用教材。
(3)内容分析
在认识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经过提炼加工,科学准确地指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这项工作既是教师指定课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计教学方案和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分析研究教材的关键步骤。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