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黄鹤楼》。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黄鹤楼》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单从诗作本身来说,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佳作。诗人在仕途失意之时,登临古迹黄鹤楼,看到眼前之景,不由得诗兴大作,于虚实交错间写就了一首自然旷达、音韵和谐的诗。此外,还因“诗仙”李白对这首诗的推崇和钦佩,更为此诗增添了一抹值得品味的亮色。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很多首古诗,具有一定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体悟感知诗歌的大意和情感。但是,对于诗歌中包含的较为细腻的意蕴美和不同情感,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以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掌握重点字词,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情感。

2.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小组讨论、品词析句等方式,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感受崔颢对岁月苍茫、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崔颢对岁月苍茫、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示范朗读古诗,进而谈话导入本课。“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朗读之后,对话同学:同学们,从老师的朗读声中,你能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面?此时,学生可以自由回答。然后,我进行总结,并顺势引出本课:的确,在诗人充满意趣的遐想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草木繁茂的美景盛况。能够想到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情应该是惬意的。可事实却并非如此。那么诗人究竟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崔颢的《黄鹤楼》,去一探究竟。导入之后,板书本课标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诗歌大意及情感意图,使学生对古诗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解决重点生字词。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情况不一样,所以此处我重点强调“历历”是清楚可数的意思,“萋萋”是形容草木茂盛的意思。

其次,在解决生字词的基础上,我会让学生在同桌之间交流本首诗的大意。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对本首诗的大意做出如下总结:早先的仙人乘着黄鹤远去,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飞走了,就不再回来了,只有天边的白云千百年来依旧如此。天气好的时候,放眼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到江对岸繁茂的树木,以及鹦鹉洲上茂盛的草木。可是在夕阳迟暮之时,却看到江上泛起的无尽烟波,何处才是我的家乡呢?真是令人发愁啊!

以上两个问题较好地完成了对这首诗的整体感知,也为下面的深入研读环节作了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品析诗歌的细节来理解整首诗歌,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诗作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学生在初步感知诗歌大致内容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先看诗歌的前三句,并设置问题:诗人在这首诗中的前三句中一连用了三次“黄鹤”,请同学们思考每次出现的用意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从内容上来说,第一次出现:作者借助“黄鹤”这一令人喜爱的意象开启此篇,引出想象中的仙人驾鹤远去的宏大场面,给读者营造了无限遐想的空间。第二次出现:直接点题,且与第一句相互承接,共同借助“黄鹤楼”名字的由来,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本诗描写的古迹对象——黄鹤楼。第三次出现:虚实结合,“黄鹤”是动态虚幻的意象,无拘无束地来往于时空之中,并且能够与眼前实实在在存在的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令人产生无限联想的画面。从结构上来说,诗的前三句重复出现三次“黄鹤”,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

2.顺势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也就是小组讨论:找出你喜欢的字句,并说出其中包含了怎样的美?此时,学生会再次朗读诗歌,并在自己的小组内展开积极的讨论。讨论结束后,我会找小组代表发言,并对他们的答案进行分析和总结:“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是说仙人乘着黄鹤飞去,仿佛已有千百年之久。这种说法本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情境,可是诗人在诗中却把它当作实际存在的样子来写,还说仙人驾着黄鹤“一去不复返”,不仅为全诗增添了物是人非、往昔不可追的慨叹,而且借眼前漂浮的白云营造了虚实结合的意境美。总结之后板书意境美。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以及“日暮乡关”“烟波江上”体现了场面旷达、色彩斑斓的绘画美。诗人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首先在天气晴朗时,看到离黄鹤楼不远的江外长着葱茏的草木,接着又含蓄地描绘了夜幕降临时江上朦胧的景色。一棵棵清晰可见的树木,再加上在落日中泛着雾气的江面,明暗交错,像一幅色彩缤纷的图画。总结之后板书绘画美。

此外,全诗以“ou”为韵,诗中还用到了“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轻快和谐的音乐美。总结之后板书音乐美。

3.接着,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再次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思考诗人的情感。有了前面字、词、句的分析,学生在体会情感时就不那么难了。经过思考,他们会给出答案:这首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的无限慨叹,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在仕途失意途中衍生出的无限思乡之愁。此时,我会板书吊古伤今和思乡之愁。

通过以上问题,我实现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我在拓展延伸环节设置的活动为:配上一段贴合本诗意境的轻音乐,让学生集体朗诵,再次感受诗歌的停顿、气势、意蕴,以及情感。

(五)小结作业

阅读教学应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所以小结至关重要。这一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并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

课后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因此,我的作业设计为:背诵本诗;继续搜集崔颢的其他诗作,品味其诗作风格。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结束语)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