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1.你认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参考答案】
良好的语文习惯对于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可以采取这样一些有效的做法:1、建立教学常规。在教学之初用一段时间,重点建立教学常规,为学生规定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规矩。2、交给学习方法,强化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先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再加以强化训练。3、要严格要求,坚持不懈。良好的语文习惯并不是短时期就能培养起来的,因此需要时间严格要求,坚持不懈的努力。
2.请你谈谈《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
《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文章多次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如:将苏州园林与我国一般建筑比较,说明它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将苏州园林与国外一般园林“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的道旁树”比较,说明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等等;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还表现在一些表示修饰、限制等词语的使用上。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又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一切”“决不”表示了十分肯定的语气,毫不含糊。
文章在说明中融入了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写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分析原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达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在说明苏州园林总体特色时,文章使用了平实说明的方法,准确简洁,眉目清楚。在记叙和描写上,文章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记叙景物如登高鸟瞰,大到假山池沼,亭以廊墙,小到阶边丛草,门窗图案一一摄入镜头;又如守望四季,任何时候的景物,如夏秋时的“鱼戏莲叶间”,四季花树的相继开放,纷纷呈现笔端。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开花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些生动形象的语句俯拾皆是。在议论方面,如对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解说,对苏州园林角落布置的评论等,通俗易懂,使读者在了解苏州园林的特色的同时,得到了许多有关园林建筑方面的知识。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3.你是如何实现你的教学目标的?
【参考答案】
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从自己主题入手,在学生有所思考的基础上进入课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朗读等方法来熟悉字词,了解大意。对字词进行示范讲解,这一部分结束,知识与能力目标就完成了。在第深入研读环节,我会从文章结构入手,对人物的兴趣爱好、家庭状况、思想志向分别进行分析和探讨,这一部分结束,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在课堂上我会进行情感升华,之后留对比阅读作业,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须对借由作者的多部作品、上课所讲以及自己查阅资料补充,较为立体地了解、感受陶渊明的思想追求和精神风貌,最终提炼出观点完成作业。至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完成了。
4、除了文章的分析归纳能力,你认为本文的学习中还需要训练学生的哪些能力?
【参考答案】
首先,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不但表现在所教授的知识包括字词句、成语、修辞的使用,阅读内容及情感的把握等等综合性知识,还在于口语表达、写作、阅读鉴赏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及提高。因此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是不能分开的。
其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表现在日常的交际,学习、工作中语言的使用。为了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语言,语文课程中能力的训练就是非常重要的。人文性体现在,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吸取中外优秀文化,提高精神境界和思想道德修养,陶冶情操,开阔眼界等等,若能力不及时进行训练,教师可能对学生问题的把握不够精准和及时,那么对于以上目标,就有可能高效优质地实现。这就要求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
除此以外,还应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课上,除了从结构、主题句、关键词等角度理性的分析课文以外,还应注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从品词析句的角度去感受文本。同时在课堂的组织上,教师应注意将品析的主体交还给学生,开发学生的思维,多角度地切入,多层次地分析。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有所提高,审美能力才能跟着提高。
最后,能力训练并不是要专门拎出来,而是可以渗透在知识学习中,抓住任何一个机会进行。比如每一次的课堂问答都是以视作一个口头表达的机会,训练逻辑思维和有条理地表达。
5.请你说说如何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参考答案】
首先,老师应创建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将课堂的主体交还给学生,由教师权威变成互相尊重,由单纯的说教转变为多向交流,由严厉的批评转变成鼓励表扬为主。这样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的独立自主性,使学生乐于自主思考和探索。另外老师还应精心设计课堂任务,使任务具有引导性,可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和方向思考问题。
其次,开展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言是不能封闭起来学的,教师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中开展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感受语言,增强语言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如学习《观潮》时,请学生结合地理知识,上网查资料,自己解释潮水的形成原理;学习《背影》时,请同学自己模仿一下父亲爬月台的动作,体验那份艰难;学习《爱莲说》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画一画,从画中观察莲花的与众不同之处,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高尚情操。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