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今天宝爸在上班的时候,手机响了好几下,接听之后是园长的电话,园长让他把小孩领回家。朱先生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在微信上联系老师,老师表示小孩在幼儿园特别调皮,不仅捉弄其他小朋友,而且还扰乱教育活动秩序。
假如你是这位老师可以开展哪些措施
答:材料中园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家园合作。根据材料描述,该幼儿的纪律性不好,规则意识差,不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针对这一现象,这位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解决:
1.教师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客观正确看待幼儿。在幼儿期,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教师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引导。
首先,教师应该先观察幼儿,了解幼儿该行为的原因,再与幼儿进行沟通并对幼儿进行针对性教育。幼儿好动与其生理原因有关,幼儿的骨骼肌肉系统比较柔软,有弹性,脊柱的弯曲还没有定型。肌肉收缩力差,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姿势,就会使用关肌肉群负担过重。而各种活动交替进行,则可以使骨骼肌肉各部位有张有弛,轮渡休息。此外,由于幼儿大脑的成熟度不够,兴奋过程的活动胜于抑制过程。不能长时间使某些部分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要较多变换姿势和动作。因此,教师应先观察幼儿的行为及表现是否是受生理原因影响,再对幼儿提出适当的要求,并规范其行为,逐步建立起常规。当然,好动扰乱教学秩序除了生理,也有可能是幼儿不喜欢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和幼儿沟通之后改善教学方式,遵循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用适合幼儿的方式进行丰富的教学活动吸引幼儿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进行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及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法、评价激励法、成果欣赏法、图示观察法、游戏练习法等方法培养幼儿生活规律和自律能力,对幼儿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遵守规则予以表扬,及时强化。帮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并建立规则意识,适应集体生活。
然后,教师也可以组织相应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并遵守规则。如在体育游戏中,先跟幼儿讲清楚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再让幼儿根据玩法及规则进行游戏活动。
最后,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幼儿进行积极互动,观察、关注幼儿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教师应建立与儿童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关系,同时,教师之间的真诚相待、友好合作,为儿童做好榜样,帮助幼儿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2.教师与园长沟通,分析幼儿情况,交流意见并制定出具体详细可操作的方案,在一日生活当中进行渗透和引导。
3.寻求家园合作。教师应遵循双向反馈的原则,既要向家长输出科学育儿的信息,也要努力收集家长反映的信息,以此更全面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多关注幼儿日常表现,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培养幼儿的安全感。由于模仿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家长应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以此实现教育合力最大化。
综上所述,应发挥园长、教师、家长三方面的作用,遵循保教结合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原则,在幼儿一日生活当中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