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能识别扩散现象,并用分子热运动理论进行解释;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分子热运动的推论,学会从实验观察,分析宏观现象推理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实验,了解可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论无法感知的现象的事实,激发探索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难点】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解释分子热运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出长喙天蛾被花香吸引的视频,并提问学生,天蛾是被什么吸引到花附近从而吸食花蜜的,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很容易说出天蛾被花香吸引。此时教师继续追问,花香是如何从花朵中传播到远处的呢,学生产生疑惑,因而顺利导入新课——分子热运动。

环节二:新课教学

1.物质的构成

教师引导:花香是否是通过我们看不见的微粒进行传播?

教师展示电子显微镜观察物质的图片

提出问题:是否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测?

教师讲解:对比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给学生讲解分子的尺度10-10m。

2.扩散现象

实验演示:教师介绍二氧化氮气体是密度大于空气的棕色气体,并展示一个装满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和一个装满空气的玻璃瓶。

提出问题:如何摆放可以排除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猜测后教师简述实验步骤(二氧化氮在下空气在上)

教师指导观察:抽掉玻璃片之后两种气体是否会融合(可提醒学生观察分界面是否清晰)。

教师总结:扩散现象的概念

教师提问:用多媒体展示硫酸铜溶液和水的演示实验以及煤常年堆放的墙角的图片,扩散现象是否也存在于液体和固体?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物理小组为单位,思考以上问题五分钟。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结论:扩散现象普遍存在。并通过该结论提问学生导入时的问题。

3.物质扩散的影响因素

提出问题:在夏天时气味的传播更剧烈,引发学生思考物质的扩散是否与温度有关。

作出假设:与温度的高低有关。

制定计划:教师出示墨水、温度计等实验仪器并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指定实验计划,分享实验方案,教师出示完整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完成观察墨水滴入凉水与热水中扩散速度的小实验

得出结论:学生表达交流对照结果,教师总结分子的热运动概念。并讲解可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的思维方法。

4.分子间的作用力

提出问题:提问既然分子会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为何通常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会散开。并通过在多媒体上上展示铅柱会吸引在一起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明确分子间存在引力。

引导提问:由扩散现象可知分子间为何存在间隙?

并让学生尝试挤压篮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很难压缩固体和液体。引发学生讨论并得出子之间存在斥力,最后教师总结分子间的作用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多媒体展示:固体液体气体内部分子间作用力的动画,组织学生观察动画中分子两种作用力的变化情况,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固体内分子作用力的分析之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思考液体和气体内分子作用力情况,总结后得出用分子间作用力来解释热现象的分子动理论的方法。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下课之后查阅关于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资料,以及思考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体现。

四、板书设计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