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环境问题的概念及类型,认识到环境问题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影响与破坏,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2.通过调查、分析人类生产生活与环境问题的相关资料,学会运用综合思维分析环境问题。

3.通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活动教学,以小见大,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树立学以致用的科学态度,提升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概念及类型。

2.教学难点:环境问题的概念及类型。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实例导入。成都市宣布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引导学生思考:大力倡导垃圾分类的原因是什么?带来的积极影响又是什么?激发求知欲,引出新课。

(二)新课讲授

1.环境问题的概念

展示文字案例介绍环境问题的概念,引导学生阅读案例并尝试归纳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展示“垃圾围城”景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

(1)若长时间堆放会带来哪些后果?对地球表层的哪些圈层会产生危害?(侵占了大量农田、空地等空间;会向大气释放出大量污染气体;有害成份易经雨水污染河、湖、海洋、地下水;部分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事故;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害虫,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2)许多城市出现了“垃圾围城”现象,原因是什么?(人口急剧增加、产品过度包装、垃圾处理体系未有效运行)

补充:“垃圾乱象”是地球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一个缩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产业革命以来,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

引导学生尝试总结环境问题的原因、结果、危害。(原因是人类活动,结果是环境恶化,危害是破坏自然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总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虽然自然环境系统有自身发展和内部调节功能,但是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出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环境系统功能会大为衰退,这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类型

播放《为自然发声》纪录片片段,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并以地理兴趣小组为单位利用5分钟时间合作探究,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纪录片内容概括:当今环境问题的两大具体表现。(大机器、汽车、农药和化肥等广泛使用,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全球人口急剧增长、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需求与日俱增,数量日益匮乏)

(2)环境问题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请各调查小组按照提示完成连线题目,连接环境问题与其对应的划分类型。(按环境要素划分有: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等;按生产要素划分:工业、农业、生活环境问题;按地理空间划分:区域、局部、全球环境问题)

(三)巩固应用

展示“某城市日常”景观图,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说出图中有哪些环境问题。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自主总结环境问题的概念及类型。

作业:搜集资料,了解我们为了应对环境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五、板书设计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