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1.考生对于概念理解是否到位

元素指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其中核心关键词有“质子数”和“原子”。考生试讲过程中如果将“原子”说成了“微粒”则为知识点错误。所以考生在试讲过程中需要准确理解概念含义,避免知识性错误。

2.能否准确理解试讲要求

①要求一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元素的概念要突出讲解,为了实现试讲要求,考生在讲解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比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之后设置小组讨论进行研究,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强调,并通过巩固提升环节相关知识点的运用来体现改知识点的重要程度。

②要求三中指出要做到板书工整有条理,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板书有所设计,那对于这个部分,考生由于紧张很容易出现当试讲结束后板书还是空空如也的现象,我们常说一个优秀的板书如同一份微型教案,为了使我们的教学环节更完整,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环节每一个知识点讲解之前先把板书写上,或者在自己的题本上标注明显的提示板书的字样,避免此类问题发生。

3.能否将内容展开讲解

对于本节课,题本上所呈现的内容有限,若只是将题本内容进行复述,考生所呈现的试讲时间会很短,很大程度会影响试讲成绩。所以考生能够将题本内容进行加工,拓展,就成为这节课讲好的其中一个关键点。对于本节课,考生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够更加快速的让学生对于知识更好的吸收。此外,通过对之前所学元素的整体总结,可以得出元素的概念。这里需要强调: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会改变,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质子数,这是考生在试讲过程当中容易出现遗漏的地方。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