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元素并能理解元素的概念。
2.通过对元素概念的探究,提高从宏观事物特征中获取微观本质概念的能力。
3.通过元素符号的学习,渗透从宏观到微观严谨的化学思维,激发对化学的学习热情以及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元素的概念。
【难点】
从宏观到微观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提出问题】当我们小时候因挑食而导致身体偏瘦,家长或医生会让我们吃什么呢?
【学生回答】补锌的食物或者药物。
【提出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保健类药物的图片,仔细观察,思考“药品说明书上所提到的钾、钙以及镁到底是什么呢?”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展示图片】多媒体展示蛋壳、贝壳以及石灰石的图片。
【提出问题】观察并猜测这些物质主要的成分是什么?
【学生回答】碳酸钙。
【提出问题】碳酸钙又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回答】钙、碳、氧元素。
【多媒体展示】运用元素测定仪对碳酸钙分析的检测报告。
【教师引导】根据分析报告,碳酸钙确实是由碳、氧、钙这三种元素共同组成的。
【提出问题】什么是元素?
观察氧气(O2)、二氧化碳(CO2)以及水(H2O)的化学式,它们的组成和性质有什么异同点?(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
①分子中都含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
②均含有氧元素,而二氧化碳既含有氧元素又含有碳元素,水既含有氧元素又含有氢元素。
【提出问题】对比氧气(O2)、二氧化碳(CO2)以及水(H2O),观察HCl,H2S以及HNO3的组成,思考这三种物质组成中氢原子的结构有何共同特点?
【学生回答】不同物质中的氢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核外电子数都是1。
【教师引导】将质子数都是8的氧原子统称氧元素,质子数都是1的氢原子统称氢元素。那类比这种说法,什么是碳元素?
【学生回答】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师生总结】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多媒体播放】硫在氧气中点燃以及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动画。
【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以及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分子发生了改变,而原子以及元素的种类均没有发生变化。
【教师总结】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质子数。
(三)拓展提升
【教师提问】农民伯伯在春种时为什么要给庄稼施肥?蕴含了什么化学知识?
【学生回答】补充氮元素、钾元素等有助于庄稼的生长。
(四)小结作业
小结: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总结分子、原子以及元素之间的区别完成表格,并预习下节元素的符号。
四、板书设计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