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气温的方法,并能够说出气温日变化与年变化的规律特点。

2.通过阅读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曲线图,提高读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地理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思维,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识记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

2.教学难点:树立地理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实例导入。谈话法提问学生:昨天中午和昨天晚上放学,穿的衣物和感受的温度有何不同?根据学生回答,从而引出新课。

(二)新课讲授

1.气温的概念及均温的计算

播放天气预报的片段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通常用什么词语描述气温?(最高温、最低温)

补充: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展示《日平均气温》图及结合教材,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日平均气温如何计算?(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2)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又该如何计算?(一月中每天气温值之和的平均数,就是月平均气温;一年中每月气温值之和的平均数,就是年平均气温)

总结: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作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作气温年变化。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2.气温日变化分析

展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左右)

(2)气温日较差如何计算?(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

3.气温年变化分析

展示新疆地区陆地2020年年均温数据和太平洋2020年年均温数据。组织学生以地理兴趣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活动:

(1)仿照气温日变化图,根据所给数据,将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绘制于同一张图上。

(2)找出所绘制的曲线图中,陆地和海洋的最高温、最低温分别出现在几月?(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最高、最低月均温,海洋上比陆地上推迟一个月)

(3)分别计算海洋、陆地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年内最高月均温-年内最低月均温)

(三)巩固应用

组织“举一反三”的活动,让学生利用公式和数据计算出所在城市的气温年较差。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自主总结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作业:观看今晚的天气预报,计算出明天的气温日较差。

四、板书设计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