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肾单位的结构组成与尿液的形成过程。
2.通过分析结构模式图、动态视频等材料,得出尿液形成过程,锻炼归纳与概括能力。
3.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保护肾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播放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科普视频,提问肾脏如何完成清除血液废物的功能的,引起学生兴趣。以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肾单位的组成
教师展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描述其各个组成部分。
(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包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教师强调:连接肾小球的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其内流的都是动脉血,不进行物质交换,注意不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静脉,出球小动脉连接肾小管附近的毛细血管网,进而连接肾静脉。
2.尿液的形成
结构决定功能,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对比肾小囊中、肾动脉的血液中以及经过肾小管之后的液体成分的成分变化,同时播放尿液形成的视频动画,组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进行分组讨论,推测结构功能。
(1)肾小囊中的液体与肾动脉的血液成分有何区别,大胆猜想这些物质为什么会变化?
(肾小囊中的液体缺少红细胞和大部分蛋白质,是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2)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成分有何变化,这又说明了肾小管可能有什么作用呢?
(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浓度增加,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教师播放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视频,验证推测。教师归纳总结: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指出肾小囊中的液体叫做原尿,人类每天形成原尿约180L,每天排出尿液1.5L,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又重新被吸收回到血液当中。
(三)巩固提升
多媒体展示病人尿液化验单,并提问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葡萄糖,是肾的哪个部位发生了病变?
(肾小球,肾小管。)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总结人体有哪些排泄途径,查阅资料,解释血液透析的原理。
四、板书设计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